老人從確診到死亡三天!新加坡吹哨人:不能把新冠當流感

2021年09月22日   •   10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連續幾天日增約千例,身邊越來越多人確診……

昨天大家都在轉發一篇關於梁玉心醫生的採訪,可以說是專家界的一股清流

朋友圈紛紛贊「吹哨人」終於出現了,希望這樣的聲音多一些!

(朋友圈截圖)

梁玉心醫生: 說新冠像流感太早了

這幾天新加坡很多人都陷入了迷茫,80%人口都打過疫苗之後,還日增千例。

在病例激增的情況下,一些專家表示:「一切都在預料之中,過了峰值之後就會好轉」

還有專家認為,打疫苗+輕微感染,反而給人們強大的免疫保護。

這些言論讓網友更加迷茫:如果感染輕症沒事,我們為什麼還需要戴口罩?

意思是我們應該被感染?現在太讓人混亂了。

今天,大家終於在新聞上看到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早前資料圖:8視界)

梁玉心(Yee-Sin Leo)教授是國家傳染病中心的主任,可以說是抗疫、治療新冠病人的第一線。

前天她在參加新加坡研究員環球峰會一場專家討論,強調人們現在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了解還不夠多, 說它像流感病毒一樣言之過早。

(圖源:海峽視頻截圖)

過去兩年隨著研究的發展,很多原先的預測都不成立了。

比如說她的團隊起初也以為德爾塔等變種毒株會和野生型(wild-type)毒株一樣, 但研究卻發現變種毒株的生物特性和臨床特徵都和野生型毒株有很大不同!

再比如很多人原先以為病毒經過一段時間會減弱,情況相反。

現在新加坡第二波疫情來襲時,情況更糟了……所以前路充滿了不確定性。

所以梁玉心醫生認為,重要的是在不斷認識病毒的時候靈活調整方案。

「我們只能非常謹慎,步步為營。」

其實,「謹慎」是梁玉心醫生的一貫風格。

(圖源:海峽時報)

梁玉心是誰?

梁玉心祖籍海南,在新加坡的海南村長大。

本科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1989年獲醫學碩士學位,之後到陳篤生醫院擔任註冊專科醫師。後來焦點轉移到傳染病學,屬於新加坡最早接受傳染病學訓練的一批醫生。

1992年,梁玉心到洛杉磯擔任臨床研究員,一半工作是在研究HIV病例。之後她回到新加坡,帶頭成立該國首個HIV項目和患者護理中心。1999年,新加坡遭遇立百病毒疫情,梁玉心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2002年開始,她出任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高級顧問,後升職為主任。

我們從新聞中看到,新加坡專家團隊中她一直在強調病毒的危險,也主張民眾採取嚴格防疫政策。

例如一個月之前,她警告感染的德爾塔毒株的人,呼吸道病毒是野生(原生)毒株的1000倍。

《梁玉心:感染德爾塔毒株者 呼吸道病毒是野生型1000倍》

(圖源:8月6日,早報)

兩周前,新加坡宣布80%人口已經完成接種疫苗時,她提醒大家就算接種疫苗也會傳染病毒。

針對菜場的感染,梁教授提醒,不同的人用手摸蔬菜也會傳播病毒。

她直言防疫不能單純靠疫苗,對抗德爾塔必須時刻警惕。

《國家傳染病中心主任:新加坡不能只靠疫苗對抗德爾塔變種,必須保持警戒》

(圖源:9月7日,海峽時報)

《完成接種也會傳病毒,梁玉心:防疫需做足200%》

(圖源:9月8日,新明日報)

當時竟還有很多網友說她言論「不像本地人」。

還有人笑她說200%的防疫工作要怎麼做?戴200個口罩?

只有少數人明白,她是在提醒大家加倍小心。

(以上圖源:FB評論)

回頭看專家警告,時間正是新加坡病例剛剛起飛的時候,日增約300例左右。

再看看新加坡最近的病例情況,兩周日增病例翻了幾乎三倍,只能說人們真的不夠重視!

每日新增病例(圖源:衛生部)

陳篤生醫院停車場改檢測場 海外媒體報導新加坡

隨著病例激增,新加坡的重症、ICU、甚至死亡也開始增加了,前天通報多兩例死亡,累計達到62例。

第61例死亡 一名84歲的新加坡男性,於2021年9月19日因新冠併發症而去世。

他於9月13日因症狀被轉送至吳廷芳醫院,同一天檢測呈陽性。曾接種過疫苗,並有心臟病、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的病史。

第62例死亡 一位85歲的新加坡男性,於2021年9月19日因新冠併發症而去世。

他在9月16日被檢測確診後,於9月18日被轉送到邱德拔醫院,不完全接種疫苗,沒有已知的疾病。

(示意圖)

我們看到雖然死亡病例都年事已高,但是他們一個已經接種完疫苗;一個在沒有已知疾病的情況下,確診後3天死亡……

這都讓人感覺到新冠病毒不簡單。

前天為止,新加坡共有1055人住院接受治療,其中有122人是年過60歲的老人。

住院者當中病情嚴重需要氧氣供給的病患增加10人達128人,住在加護病房的比19日減少三人到18人。

每日吸氧和ICU病例(圖源:衛生部)

因為病例激增,醫院明顯醫療資源吃緊。

根據衛生部統計9月5日至11日,從醫院急診部轉往普通病房的中位數等候時間最長可達14個半小時

醫院雖已減少非緊急手術,但床位整體使用率越來越吃緊。

陳篤生醫院前天傍晚再發文,告知大家靠近急診部的露天停車場已關閉並改成室外新冠檢測場。

看來醫院都在為病例激增做出調整。

(圖源 : FB@陳篤生醫院)

因為病例激增,除了病床緊張,現在疑似醫療人手也開始不足。

一名前線的工作人員感染後,檢測病毒載量高(不符合居家康復的條件),但竟然得不到及時入院安排。

他向媒體曝料,最後同居女友也遭殃。

女孩本來檢測陰性沒事,不得不跟他呆在一起6天後也確診了。

(示意圖)

衛生部醫藥服務副總監麥錫威前天在工作小組記者會上通報:

等新加坡病例穩定下來,患者分為三類進行康復安排,以節省醫院醫療資源。

10%至15%的新冠病病人住在醫院護理

30%的患者在社區護理設施(CCF)中康復

剩下的在普通社區隔離中心或家中康復

很多人擔心新加坡這波疫情如果持續太久,或者持續惡化,最終也會影響到經濟和聲譽

現在連海外媒體都開始紛紛報道新加坡疫情,就像當時報道印度、印尼一樣。

(圖源:中國新浪財經)

(圖源:美國CNBC)

(圖源:某澳洲自媒體)

新加坡的經濟,雖然在開放的大方針下整體表現還不錯,經濟師預估今年會有6%的增長。

但是這段時間很多行業明顯蕭條下來,比如餐飲業——都害怕堂食風險。

再比如交通業,乘搭公共運輸的人比疫情前少了60%——因為病毒肆虐不敢出門,再加上早前有巴士司機感染群。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0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721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379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