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旖旎的語言風情
新加坡是一顆瀕臨南中國海的璀璨的海上明珠,素有花園城市之美譽。筆者生於上海,長在常州,外流香港,搵食星洲。由於長期從事語文工作,因此每到一地,對語言都比較敏感,尤其是像新加坡這樣的多語城邦國家。
魚尾獅

新加坡地標

上:烏敏島原始風光
下:濱海灣金沙酒店

猶記得38年前筆者初到獅城,就強烈地感受到新加坡華人具有超強的語言能力。他們會講華語,會講閩、潮、粵、瓊、客、福(州)等六種當地主要方言中的一種或幾種,會講馬來話,會講英語,甚至會講印度話,令人好生羨慕。筆者所謂「會講」,是指在交談中能隨時轉換語碼,藉以增強溝通的親和力。
跟新加坡語言學界前輩盧紹昌先生聊起此事,盧先生打了個比方說,新加坡就像一所語言學院。新加坡怎麼會成為一所語言學院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際縈迴。
我在新加坡待了16年,一直在觀察、思考、探究,尋找問題的答案。一鱗半爪的想法或看法不能說沒有,然而要從歷時到共時,從表層到深層,從微觀到宏觀,系統地說出個ABC來,就無能為力了。因此唯有寄望學界,尤其是新加坡的專家學者,能研究這個課題,並取得豐碩的成果。
而今終於如願以償了!新加坡學者郭振羽教授和羅福騰副教授合著的《多元和統一 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已經問世,真是喜出望外。單看書名,我想多年來要尋找的答案,這部學術著作中肯定會有。開卷拜讀,果不其然。
《多元和統一 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

新加坡八方文化創作室出版
(2022年7月)

作者
郭振羽教授(左)
羅福騰副教授(右)
語言是每個民族固有的特徵之一,一個民族或許沒有自己的文字,卻不能沒有自己的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社會以外無所謂語言。因此,有關語言的種種問題,都必須到語言用戶的語文生活中,到他們所生活的社會中去探求、尋找答案。
其實,不光是華人,新加坡「一般人普遍具有多語能力」,原因是社會上各種異質語言並用,而從當前趨勢看來,英語終將成為新加坡人的共同語。對此,「多元」和「統一」備述甚詳。
一般認為1819年1月29日萊佛士登陸新加坡,是新加坡開埠之日。當時島上約有150個漁民和海盜,其中華人大約30個,余皆馬來人。由於萊佛士們奉行開放政策,因此吸引了中國、印度和印尼等地的人民陸續移居新加坡,遂形成多元民族的結構,而各主要民族的異質特性也都隨著時間的遷移而凸顯無遺。
將時距拉近觀察,從馬來亞聯邦到1965年獨立建國,再到21世紀20年代的今天,半個世紀過去了,新加坡社會可謂「天翻地覆慨而慷」。新加坡的語言生態面貌也隨之劇變,憲法確立了四種官方語言,英語因不屬新加坡任何大族群的母語,於是成為族群的共同語。1979年開展推廣華語運動後,華族方言逐漸式微,華語成為華族的主要溝通語言。
新加坡各族兒童和諧相處合影

今日新加坡社會的語言狀況及四種官方語言的前景大致如下:
1、因實施雙語教育政策,教學語言以英語為主、民族語言為輔,所以英語在全社會各個層面都將由「高階層的精英人口,擴展到中等階層以至於中下層人口」,「新加坡將會成為第一個以英語為主要語言的亞洲國家」,「英語勢必成為新加坡人建立超乎種族身份之上國家認同意識的語言基礎」。
2、由於長壽運動「多講華語,少說方言」的鼓勵,加之改革開放後中國崛起,「新客」大量進入新加坡,因此華語「可繼續在大眾文化的庇護下,維持一定的地位和功能」。在跟東南亞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華人接觸時,方言仍將是「重要的語言媒介」。
3、馬來語是土著馬來族的母語,憲法定其為國語,法律地位在其他官方語言之上。但是它的國語地位,僅具有象徵性功能。
第一,新加坡國歌歌詞用馬來文寫,用馬來語唱,雖然多數國民對馬來文國歌內容未必都了解。
第二,新加坡國家制定的榮譽制度,其名稱採用馬來文,輔以英文。
第三,軍隊操練口令及有關典禮儀式用語均為馬來語。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重要的法定正式功能。顯見馬來語貴為國語,卻處於「尊而不重」的地位。
4、淡米爾語即使「在印度族人口中也無法得到強烈的支持,新世紀以來,來自印度的新移民以北印度為主,使本地印族人口更加多元,分歧更大。淡米爾語在新加坡的地位可說是岌岌可危」。
建國總理李光耀是新加坡國家語言規劃的總設計師。新加坡國家語言政策總體規劃的依據,各族群語言在國家語言規劃中的地位,各族群對官方語言和祖傳母語的學習和使用態度,紙質媒體、廣播電視、融媒體與各族語言的關係,母語及二語教學的實踐等等課題,專著均有專章、專節論及。
全書共九章:
第一章綜述新加坡社會概況;
第二章討論社會語言的生態面貌;
第三章探究國家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
第四章分析單語識字率與多語識字率;
第五章分析新加坡的家庭用語;
第六章論述語言與教育的關係;
第七章討論大眾傳播媒介與語言的關係;
第八章分析推廣華語運動;
第九章結論:多元和統一。
內容非常充實、豐富。此外,文內附錄官方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表格45個,作者根據有關數據製作的插圖9幅。這些資料雖抽象、枯燥,卻紮實、可信,都會說話。
本書第一作者郭振羽教授早年受過嚴格的社會學、傳播學的訓練,對東西方的社會語言學理論、語言規劃原理有較好的把握,加之有機會參與國家多個部門委員會的籌劃運作,對國家語言管理層面的了解更加廣泛深入。第二作者羅福騰副教授對華語本體的研究全面而深入,時有論述;對新馬社會語言學課題的觀察和實踐頗有心得。兩位作者共事十餘載,合作無間,如今優勢互補,在新冠肺炎肆虐期間,不畏艱辛,攜手寫出了新加坡第一部社會語言學著作,做一個集大成的系統總結,「相信可以為以後的研究者定一個基調」。
語情是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認識新加坡,了解新加坡,走近新加坡,融入新加坡,語情是一個重要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就可以看到花園城市裡旖旎的語言風情。

《多元和統一 新加坡的語言與社會》首發式
(2022年7月21日,新加坡)

自左往右
羅福騰(作者)郭振羽(作者)
潘國駒(八方文化出版總裁)
張起傑(新躍社科大學校長)
符詩專(新躍中華學術中心主任)
在首發式上

新躍科大曆年的科研成果(專著,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