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不斷惡化,新加坡針對印度收緊邊境政策導致本地建築業嚴重缺少勞動力,對許多公寓項目的工程進度造成影響。政府在去年也推出了一些列相關解救措施,以協助各大發展商應對方面的衝擊,不過這些措施只截止到2021年6月。

根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的消息,本地發展商除了會擔心成本提高,最擔心的則是因為缺乏人力而無法履行買賣協議(Sale and Purchase Agreement)所承擔的高昂罰金。據了解,一些開發商已經向新加坡產業發展商會(REDAS)聯合提出聲明,表示他們的擔心。有關當局表示今年7月有望推出新的應對措施,來解決相關的糾紛。

在新加坡買房一般上,開發商會和購房者簽訂一份買賣協議,協議上會提及到交房日期(Delivery of Vacant Possession),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拿鑰匙」或臨時入伙證(TOP)。
在2020年新加坡政府推出了房地產相關的臨時解困措施,以便協助由於疫情對各大開發商和購房者帶來的衝擊。這些措施包括允許開發商推遲長達四個月的交房日期,所以屋主也不能因此向開發商提出索賠。但是該協議的限期只是到2021年6,開發商必須支付違約金(Liquidated Damages)給買家,一年的違約金為房價的10%,按日期計算。

新加坡最大房地產諮詢公司之一EAR的研究部主管麥俊榮對此表示,延遲交房肯定是對買家弊大於利的。很多本地買家都是根據「拿鑰匙」的日起來來決定買哪個項目。如果開發商延期交房,買家很可能會大受影響,比如他們可能要調整賣出現有房子,或者延長租約等等;而對於那些作為投資的買家來說延期交房也影響到他們不能把房子及時租出去而增加還貸成本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本月初出席全國職工總會的勞動節時講話,疫情衝擊本地的建築業導致大量工程延誤成本上升,政府已經著手指定緊急法案,確保建築業各方包括承包商、開發商和房地產買家更加公平的分擔成本。希望該法案能在國會副會時得到提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