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與民調公司Toluna展開的調查顯示,約七成民眾在政府支援民眾、保障生計、落實安全管理措施、傳達政策信息及重新開放方面,對政府的處理方式感到滿意。
新加坡正邁入與冠病共存的階段,年齡介於30至49歲、月入較高的受訪者,相信新加坡在重新開放方面,處於正確軌道上,但年長、收入較低者則持不同看法。

調查顯示,只有約四成年齡50歲以上的受訪者,做好準備將冠病視為地方性流行病。不到三成年齡60歲以上的長者,有信心外出用餐,但年齡介於21歲至39歲受訪者,有超過四成願意堂食。
此外,月入低於3000元者,超過六成受訪者沒有信心前往其他冠病確診病例低的國家旅遊,他們也沒信心在本地出席大型活動。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受訪者的年齡及收入,會影響他們對政策的接受度,例如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相信,政府有能力在冠病大流行後繼續領導新加坡,但部分年長者認為當局在控制疫情方面,沒有表現出良好的政治領導力。
共同撰寫論文的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副處長侯民正博士說,年輕一代會上網搜索資料,相對年長者,他們更積極、樂觀地看待我國邁入與冠病共存階段。
「有許多因素導致上述差異,例如個人財務和健康狀況;此外在考量執行一些政策時,會出現兩難的情況,例如隔離有助於預防感染和年長者死亡病例,但也必須考量長者對社交互動和情感上的需求。
「當我們在逐步開放時,會有一些政策轉變,對年長者而言,他們可能感到困惑和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