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已經接近尾聲。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目前看來依然沒有好轉的跡象。
可就在這個當下,原本的「防疫模範生」新加坡,在經歷了彭博社「抗疫韌性榜單」排名的急速下跌後,又又又被國外點名了!
當然,還是作為反面教材出現。
新加坡又為啥會「淪落」到這一步呢......
澳洲點名新加坡, 本地專家呼籲放寬限制措施
進入11月,新加坡新增病例,似乎並沒有如很多人所預計的一樣繼續激增。
除了幾周前偶然一次日增5000+病例的虛驚一場外,最近14天,新加坡每日新增病例,維持在2000-3000左右。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新加坡每周社區病例增長率微減至0.98,近一周幾乎都是在1的標準線下。
由此可見,本地疫情似乎真的處於好轉中。

新加坡政府之前說,只要這個數字維持在1以下,就考慮放寬措施。而最近疫情似乎真的趨緩,不少本地的醫學專家,也認為現在是時候應該放寬限制了。
被外界廣泛譽為「新加坡吹哨人」的梁浩楠醫生,在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就說,當局可以考慮在本月21號以後,放寬更多的限制措施。

圖源:澎湃新聞
在他看來,自9月27號新加坡政府收緊限制後,新加坡新冠治療設施和醫院病床已經增加了許多。
在未來面臨更多病患時,新加坡醫療系統也有能力為病人提供治療。
加上現在有越來越多老人開始打追加劑,顯著降低了老人們住院風險的當下,或許新加坡是時候結束「穩定疫情階段」。
另一位新加坡醫學專家淡馬亞教授,則認為現在的病例數並不能證明政府實行的措施有效,或許放寬措施也可以。
雖然新加坡本地似乎對疫情持樂觀態度,但外界卻不這麼看。澳洲媒體近日撰文,認為澳洲未來必須以新加坡作為例子敲響警鐘。

澳洲本地衛生專家認為,解封一個月後,澳大利亞的新冠肺炎病例並未激增的「蜜月期」可能是短暫的。
以新加坡為例,澳洲新增病例未來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再次上升。 似乎外國對新加坡的防疫工作,依舊充滿著不信任感。迄今為止,新加坡的防疫已經被印度、美國、澳洲等多國媒體公開質疑。
但實際上,西方諸多國家疫情現在並不樂觀,此舉似乎有些「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歐洲爆發新一輪疫情 多國收緊措施「拋棄」共存
歐美等國原本防疫數據相當亮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今年五月份開始,歐洲等國的新冠肺炎新增確診人數開始大規模下降。
直到今年9月份,數據都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水平。

歐洲確診病例數 當時,不少專家認為疫情已經開始出現「拐點」。
而且,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很多人在感染新冠後體內產生的抗體,很多人在歡呼,稱新冠有望在明年得到終結。

9月1日以來,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美國人數也下降了約25%,出現「神秘拐點」 雖然美國頂級傳染病專家福奇表示,他「強烈懷疑」新冠病毒死亡人數將在冬季下降的觀點。
但他的聲音淹沒在了一片樂觀當中。大部分人想不到,這個冬天,對於歐洲人來說,可能是個毀滅性的冬季。

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之外,新冠病毒在這個冬天,並沒有如預料般消停。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辦事處,日前甚至特別發布警告,稱區域內50餘國的疫情令人擔憂。
歐洲地區已再度成為新冠疫情「震中」。

歐洲範圍內的10個國家: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捷克、愛沙尼亞、希臘、匈牙利、荷蘭、波蘭,以及斯洛維尼亞,疫情狀況甚至被歐洲疾病控制中心點名,列為「須高度關注」的狀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歐洲幾大國最近的疫情也不容樂觀。
首當其衝的是德國。自今年5月左右疫情開始放緩後積極開放以來,德國新增病例一直不多,也是和新加坡最早達成疫苗接種者旅遊走廊計劃(VTL)的國家。可最近,德國日增超過了3萬例,前幾日甚至達到每日4萬的大關。

西歐另一大國法國情況比德國稍好,但最近也在經歷輕微反彈。另外,法國國民議會在11月初也通過了新版防疫措施法案以應對疫情變化,規定政府繼續實施"健康通行證"的相關措施到明年7月31日。
如果疫情再度惡化,法國不排除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例如恢復宵禁或"封城",以及重新啟動衛生緊急狀態下的相關機制的可能。

遠在英吉利海峽的另一邊的英國,病毒並未因為海峽的距離而停止傳播。自今年7月以來,英國疫情一直反覆不定,最近一天單日新增超過4萬例。
現在,隨著病例、入院和死亡數量上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疫苗的作用開始減弱。再加上冬天到來,英國逐漸與病毒共存的策略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疫情在冬天反彈,一直是世界衛生專家憂心忡忡的一點。疫苗高接種率,在歐洲這一輪爆發的疫情中顯得相當脆弱不堪。
因此,歐洲不少國家已經開始提高本國的防疫措施。
由於最近幾天荷蘭的新增病例都在1萬多例浮動,荷蘭政府宣布,從昨天起進入局部封鎖,為期三周。 荷蘭也成為了今年夏天以來,首個實施局部封鎖的西歐國家。

荷蘭新增病例呈指數般增長
「毫無意外」的,這項舉措瞬間引發了荷蘭民眾的不滿,他們開始上街抗議,有些酒吧甚至不管當局的營業時間禁令,繼續開業。

圖源:法新社
德國原本在上個月停止向民眾提供免費的新冠檢測。在當時,德國政府此舉被認為是「強迫」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去接種疫苗,否則就要面臨出門就要自費花錢檢測的困擾。
但眼見疫情爆發,不知道還有多少病毒潛藏在社區當中,政府也坐不住了,從前天起恢復了免費新冠檢測。

圖源:見水印
不僅如此,德國議會甚至準備起草法律,將公共場所強制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的規定延長至明年3月。
要知道,德國現在規定需要佩戴的口罩,不是大部分國家傳統意義上的一次性口罩,而是符合N95標準口罩......相當不透氣。這對於習慣自由的德國人來說,不亞於「要了親命」。

圖源:見水印
德國的鄰國奧地利,也會在近日宣布對未接種疫苗者實施禁足令。
也就是說,民眾只有購買必需品、運動或看病時才可外出,其他時間都需待在家裡。

奧地利單日新增也已突破1萬 總而言之,面對這新一波的疫情,歐洲各國都在「各顯神通」防疫,連振興經濟關鍵的旅遊業也選擇暫時放在一旁。
例如丹麥,周五就宣布將新加坡列為「新冠高風險國家」,要求所有前往丹麥的新加坡旅客至少隔離4天。

官宣取消所有防疫措施後,丹麥新增病例幾乎要達到歷史最高點 荷蘭也將新加坡列為「非常高風險」的地區,前往荷蘭的遊客之後也必須出示新冠檢測陰性證明。

來自荷蘭的遊客是第一批VTL擴大計劃下抵達新加坡的人群,圖源:見水印
事實上,就算歐洲各國不對新加坡提高限制,不少新加坡人現在也不敢去疫情升溫中的歐洲旅遊了。
新加坡本地旅行社,在接受《聯合早報》詢問時,就說遊客現在更傾向於澳洲游和韓國游。

畢竟,這兩國的疫情,遠沒有歐洲嚴重。單日新增病例數,可能還不如新加坡那麼多......


說到底,歐洲會再度爆發疫情,實際上早已是有跡可循。
一方面,是由於病毒的特性所致。去年,美國實驗室的研究就已經表明,新冠病毒更喜干、冷環境,尤其在沒有陽光直接照射的環境中更易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