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學家迪倫·莫里斯分析說,在北半球冬季,室內採暖導致的空氣乾燥、通風條件不佳,對病毒的穩定性非常有利。
加上冬季寒冷,大家都不願意出門。一旦家中有人感染上的病毒,就很容易在家庭內部擴散。
另一方面,這也是由於歐洲多國放鬆新冠防疫措施的後果。
為了「共存」,不少歐洲國家早早放寬了各項防疫限制,室外用餐場所人潮滿滿,街上隨處可見不戴口罩的群體。

而足球場上也早已是座無虛席,絲毫看不出有實施安全距離的跡象。

圖源:懂球帝
當然,放寬防疫限制,對於促進本國經濟復甦、推動社會運轉重回正軌十分有利,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考慮的現實考量。
但在歐洲很多國家的政府和民眾眼中,將新冠病毒當成流感的「傲慢」,以及過度高估疫苗效力的自信,讓社會整體在病毒面前異常脆弱。
如今歐洲各國又開始實施新一輪限制措施,在某種程度上,是相當滯後的反應。頗有些「哪裡漏水就補哪裡」的意味。
誠然,新冠病毒或許在未來幾年不能被消滅,「與病毒共存」是個現實的考慮,但歐洲似乎還是太過懈怠。
中國疫情擴散, 大學校園再次面臨封鎖
與「鬆懈」的歐洲相比,一直維持清零政策的中國,自10月國慶節黃金周以來,本土疫情死灰復燃,多地出現零星病例,直到現在也沒有結束。
單單是前天,中國就出現了71起新增病例,其中,光遼寧省就通報了整整60起,都在大連!
新增的病例中,集中在食品公司,以及大學城......
前天的60起病例中,確診者有28人都是莊河市大學城學生,居住在學校宿舍。

這就很讓人感到憂慮了。
要知道,中國的大學和外國不大相同,很多校園實行的是封閉式管理。

而且,因為中國地緣遼闊,很多大學生本身並不是本地人。
試想一個來自外地的學生,要是宿舍內有人確診,附近也沒有太多親朋戚友,簡直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心理壓力會有多大?
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在大連爆發的這輪疫情,有幾個顯著特點:病毒載量高、傳播速度快、代際時間短、病情隱匿、不易發現。
也就是說,就算有關部門已經加緊實行居寢隔離,但很可能檢測的速度,沒有傳播的速度快......

遼寧大學城的檢測中心 實際上,從11月7日大連大學城內發現確診病例開始,到現在已經足足有一周時間了。
恰逢這一波疫情發生在已經降下大雪的中國北方,可以預見的是,大連的防疫工作,會面臨很多現實的阻礙。
除了本土疫情外,境外輸入病例的壓力似乎也在增加中。北京冬奧組委近日公布消息,發現兩名境外運動員核酸檢測呈陽性,已在進行隔離治療。

隨著明年冬奧會國際測試賽的進行,未來將會有更多來自國外的運動員抵達中國。
而大多數外國國家早就已經放棄了「清零」政策。境外感染人員,又很容易造成中國本土疫情的爆發。
因此,至少在明年冬奧會結束前,中國當局嚴防嚴控的壓力不小。
不管如何,中國的態度依然未變。中國國家衛健委前天發聲,堅持「動態清零」的防疫目標。

雖然網絡上,時有一些人主張放棄動態清零,與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開放同步。
但歐洲最近的疫情反彈或許這對中國是又一個警示。
和新冠共存,至少在現在看來,後果仍然嚴重。
新加坡雖然積極推行「共存」,但實際上自從9月的疫情爆發以來,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努力想要限制病毒傳播。未來幾個星期將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