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訊)新加坡招聘公司和僱主表示,雖然會說英語不是聘請外籍員工的先決條件,但有些工作仍需要一定的英語會話水平,因此在找合適的人填補這些空缺時,仍具挑戰。
較早前,一名新加婦女在位於城市廣場的職總平價超市,批評一名超市員工不諳英語的視頻,引發當地人對於外籍員工英語水平的討論。
招聘公司Future Employment董事許凱文指出,隨著外國人的教育程度提高,要聘用他們來填補不受新加坡人歡迎的職缺變得越來越難。
「當他們(外國人)知道自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時,他們會更加挑剔。他們也會有更多選擇,可以到其他國家,在那裡他們也獲得更高的薪金。」
另一家招聘公司Cultivar Employment總經理黃扎克坦言,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有時僱主只能「取捨」。
他說,很多公司請不到足夠的新加坡員工。同時,他們又受到工作準證配額的限制,無法雇用更多外國人。這實際上是要求雙方具有同理心,也是讓(僱主)不要對那些英語不佳的人如此苛刻。
由於一些職位是要求員工必須會說英語的,在這種情況下,招聘公司幫忙請人時,就會先要求測試應聘者,或讓應聘者先接受訓練。
主要招聘馬來西亞籍員工的招聘公司Nala Employment表示,一般會根據求職者所要應聘的職位,來測試他們的英語水平,像是進行角色扮演等。
該公司董事魏吉姆說。語言是外國人適應東道國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他們就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日常工作職責中更有效率。」
「一些高檔產品零售商和需要招待外國旅客如樟宜機場等特定地點,也可能要求員工必須懂英語。」
另一方面,英語不佳的外國員工,可在同事和顧客的幫助下,學習英語。
自稱為Qu的中國籍男子於2000年代初,在新加坡一家娘惹餐館打工,當時他必須求助同事幫忙翻譯。如今,從事按摩工作的他已經可以用基本英語單詞和顧客交流。
床墊零售商鄧祿普(Dunlopillo)表示,他們對於聘請不諳英語的員工持開放態度,並且會讓這些員工和會說英語的員工配對一起執行任務。
一名從事研究工作的新加坡籍印裔男子認為,新加坡人應該多加體諒出國謀生的工人。
他說,自己就學了些簡單的華語詞彙,好與他時常光顧的咖啡店員工溝通。他形容,這是種互助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