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9日訊)義順公園撿「有機」榴槤引熱議,有公眾甚至通宵守株待「槤」,有者一晚能撿到10多個,再私下拿去賣。
昨日報道,不少民眾為了撿免費榴槤,在義順公園內,等榴槤「從天而降」。這一幕被宏茂橋集選區前議員殷丹目睹,貼文表示有「被砸」的風險,隨後引發熱議。
記者昨晚和今早兩次走訪公園,均發現有人在四周等榴槤掉下,今早就出現四五人在等著,而路過的晨運者也會停下腳步,駐足圍觀。
其中一名阿嫂告訴記者,這棵在跑道旁的榴槤樹已有10多年樹齡,附近居民把它稱為「榴槤王」,雖然公園其他位置也有榴槤樹,不過得深入才能看到。

不少公眾駐足圍觀撿榴槤。
她表示,這棵樹的榴槤味道和品質普通,大家都是抱著好玩的心態「到此一游」,撿到就好似中獎。
「有人會在晚上10時後才來,一直等到早上,榴槤盛產時期,有的人一整晚能撿10多個,然後再拿去賣。」
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阿叔說,大家通常都是在榴槤季期間前來,而判斷榴槤掉落的時機全靠經驗,若干等很可能空手而歸。
榴槤愛好者王先生(59歲,承包商)透露,他曾在其他地方撿過榴槤,不同樹的榴槤品種不一,果肉顏色和味道也有差異,他認為這種榴槤屬於有機產品,沒有農藥,吃起來更健康。
榴槤之家老闆黃明義(69歲)則說,這些榴槤沒有固定品種,統稱為野生榴槤,有一些的確好吃,但並不會更健康。

剛好在晨運的林小姐一臉開心地拿著阿嫂撿到的榴槤。
要榴槤也要命,有公眾撐傘護頭。
不願透露姓名的阿叔表示,昨日有工作人員將榴槤樹的部分枝幹砍斷,確保榴槤不會掉到馬路。
他還說,曾遇過同時有近10人等榴槤掉,他為了不「中招」,會撐傘等,但最近因疫情緣故,來公園的人已經少了許多。
記者今早等了一個多小時後,終於等到兩個榴槤掉落,而撿到其中一個的幸運阿嫂就透露,站樹下等榴槤的人都會保持距離,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不成文的規定,即掉落的榴槤最靠近誰就是誰的,不會產生爭執。
掉落的兩個榴槤各約1公斤,分別被阿叔阿嫂撿獲。
根據公園與樹木法(Parks and Trees Act),公眾不能採摘、撿拾或收集在公園、自然保護區和公園局管理區路邊的果實,包括榴槤。
該棵榴槤樹旁也有告示牌,提醒公眾禁止採摘以及小心樹枝和水果掉落。
今早有兩名輔警到場巡邏,並和一名阿叔談話,阿叔之後告訴記者,他被告知不可進去樹林,也不要和他人爭執,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