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網約車的收費近期飆漲,一些Grab常客反映,Grab網約車服務近幾個星期「瘋狂」漲價,繁忙時段更是漲至一倍以上。
專家認為,禁止收費飆升不僅無助於改善情況,還可能適得其反。
有網友對專家的評論表示,太不接地氣!
就好像此前一中國經濟「磚家」稱——
沒錢,可以業餘時間開自己的車去跑網約車!
沒錢,可以把家裡多餘的房子出租出去!
...
關鍵是,老子壓根就買不起房子和車!

(圖:來源自網絡)
先看看網約車平台怎麼說?
Grab發言人稱,公司採取「動態定價模式」,以確保乘客在需要時得到乘車服務,而司機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也得到公平補償。
「當預訂乘車服務的人多於某個地區的司機數量時,車費將會飆升或上漲,以鼓勵更多司機前往乘客所在的地方。」
司機短缺是網約車行業目前的普遍現象。過去兩年,疫情導致乘客人數不足,因此一些司機已「不活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公司推出各種激勵措施。
「我們意識到車費應該有一個合理的上限,也在不斷努力將車費保持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簡單解釋就是,車少,物以稀為貴!

(圖:來源自網絡)
專家怎麼說?
專家稱,定價概念是基於消費者願意為他們需要的服務付費。允許收費飆升是行內常見的做法,但當人們認為價格飆升至「高得離譜」時,就會引起關注。
「當前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雖然通勤和旅行的需求已經強勁復甦,但計程車司機和私家車的供應量仍然很低。疫情期間需求很低導致至今供應仍然仍低,無法滿足需求。」
「如果我想在繁忙時段離開,我必須準備支付這樣的價格。這是一種純經濟的模式,與受監管的德士模式不同。」
如果新加坡的目標是鼓勵可持續的供應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禁止價格飆升將適得其反。這將延長德士和網約車的供應短缺,減少司機和運營商的收入,導致通勤者在繁忙時段等待更長的時間。
總的來說,認為禁止這項措施將弊多於利。
呃!站在網約車司機的角度...專家說的對!
市場就是這樣,不出錢,沒人為你服務!出的錢多,才會有人給你爭相服務!
有錢就是爺!沒錢活該打不到車!

(圖:來源自網絡)
專家也給出了建議,鼓勵當局進行監管,確保運營商不趁機大幅推高收費。
比如對漲價設置上限,但將上限定在哪一個價位是個問題。
消費者希望德士和網約車是一種能提供合理價格的社會和公共服務。與此同時,也希望業者能吸納市場的所有風險,但兩者不能同時擁有。
駕駛德士和網約車不是慈善活動,人們不會自願從事這些工作。因此,車費必須足夠高才能增加收入,進而鼓勵更多司機從事這項工作。
長遠的做法是將公共運輸(如巴士和地鐵)視為德士和網約車服務的「競爭者」。
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除了德士和網約車,也有公共汽車和地鐵。如果這個地點非常靠近,也可以步行和騎腳踏車,我把整個旅程視為一個生態系統。
呃!好了!明白啦!
沒錢就去擠地鐵,靠「11路」就可以啦!
這些都是政府的事情,和人家網約車平台有啥關係?

(圖:來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