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準國人在疫情下急著找工作或賺外快的心理,騙子通過手機應用、社交媒體等無孔不入的方式為求職者編織賺錢夢。求職騙案從2019年全年的36起,進入冠病疫情期間持續暴增,今年上半年當局已接獲658起這類騙案的通報。
求職騙案今年成為警方關注的重點詐騙模式之一。根據警方提供給《聯合晚報》的數據,2016年至2018年,當局每年接獲約56起求職騙案的通報,到了2019年甚至減至36起。
但去年求職騙案的投報卻翻倍增加至132起,今年上半年警方更是接獲658起的投報,案件以倍數增長。

這兩年求職騙案驟增,騙子通常會讓受害者以為下載營銷手機應用,讓對方完成指定的任務,就能輕鬆賺取高額佣金。(警方提供)
警方回復《聯合晚報》電郵詢問時透露,騙子最常用的三大伎倆,包括通過手機應用、網站和聊天應用等聯繫受害者,他們會先謊稱是為電子貿易平台進行傳銷活動,日薪可高達300元,受害者最後才發現根本無法取回任何佣金。
手機應用:騙子先要受害者為視頻「點贊」後截圖發給他們就能夠賺錢,跟著進一步要求受害者下載手機應用參與「聯盟營銷」,並通過轉帳到指定銀行帳戶或虛擬貨幣帳戶來為自己的帳戶充值以獲得佣金,若不繼續充值,騙子還會冒充官方文件,讓受害者相信不聽從指令就會面對法律行動。
網站:前期手法和手機應用相同,只不過受害者之後會被指示到騙子提供的網站設立營銷帳戶,然後再充值。受害者也會被告知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務,才能夠獲得佣金。
聊天應用如WhatsApp等:受害者被告知他們只需要將物品「放入」應用的購物籃里,假裝購買及轉帳到他們的指定的銀行帳戶,就可賺取佣金。 騙子甚至會給對方甜頭,以便讓受害者越陷越深。
記者:黃俊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