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會發表財政預算聲明之前,財政部長王瑞傑先通過視頻,向國人解釋預算案意義和幕後籌備工作。(視頻截圖)
作者
蕭正雄
從2月18日網上開始看到王瑞傑預算案內容陸續公布,朋友之間就開始爭論,隔天從報紙深入了解詳情,就爭論得更厲害了。
做生意的當然罵聲連天,柴油稅起價和外勞比例收縮,對他們真是雙重打擊。可是這兩大痛點卻理由充足,柴油對環境的污染已經不是新聞,大約屬於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
外勞一直存在爭議,行動黨2011年大選失利很大原因就是敗在外勞政策太松。但是隨著醫院和公共運輸供應的增加,外來人口壓力的感覺有所緩解,然而這畢竟沒有解決更根本的問題,就是新加坡的增長模式是否要更新換代,放棄簡單的投入型擴張。
還有,收緊是針對零售和餐飲業的外來員工,而不是新加坡人已經不願意做的危險低端製造業和建築業,目的似乎是減少新加坡人還願意從事的行業的外來員工的競爭。

(聯合早報)
從這些行業的抱怨看,基本上有兩點理由。第一是新加坡人還是不願意從事零售和餐飲行業,因為時間長,甚至要輪班;而且沒有地位,薪水也不理想。第二是這些行業能自動化的空間有限,基本上還是勞力密集型。
所以政府一味逼迫他們減少員工,最終可能有兩個後果,第一是一些餐館因為找不到人而關閉,第二是為了吸引新加坡人而提高薪水,這可能達到政府所要的目的,可是消費者(大多是中產階級)當然就要埋單,再也不能每個周末上館子了。
今年預算案的一大看點是這到底是不是大選預算。看起來不像。立國一代配套去年就宣布了,今年意外宣布的開埠200周年紅包,也不是特別慷慨,至少從大選派糖的水準看,並不足以打動人心。因為這是王瑞傑擔任儲君以來的第一個預算案,人們試圖從中觀察他和第四代的風格,大概的印象就是保守,蕭規曹隨。

人民行動黨新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聯合早報)
公平的說,這可能是李顯龍一代還在,而且政府的政策有很大的延續性,不可能隨時出大驚喜,所以預算案的保守還情有可原。同時,民間對政府不承認出現系統性問題很有意見,對這陣子接二連三的紕漏還是非常不滿意,所以今年會不會如同傳說的舉行大選,第四代可能還舉棋不定,所以也反映在預算案給好處給得猶抱琵琶半遮面。
這些都反映了以公務員和軍人為主組成的第四代的保守性格。通過立國一代和開埠200年的名義跟新加坡人分享財政盈餘,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儘量跟大選脫鉤,可能才是明智之舉。當市場失靈,政府有必要介入,維持基本的社會公平,財政轉移支付就是很好的手段。然而,這麼做不應該是為了選票,雖然兩者之間很難清楚區分(所有民主制度都難免分豬肉政治),可是政府有義務要避免讓人們產生交易的聯想,以免傷害我們的政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