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別小看這四個新增的席位,它們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人民行動黨在這次大選中是否依然能贏得民心?反對黨是否會有令人震驚的表現?如今看來,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
先來看看幾個反對黨的官方表態: 人民黨在《全國選區範圍檢討委員會報告》公布後,立即在Facebook上發文告指出,如果政府選在冠病肆虐時期舉行大選,將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工人黨則要求選區檢討範圍委員會能進一步解釋,為何工人黨多年來活躍的三個單選區會突然消失?

對此,新加坡貿工部長陳振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選區範圍檢討報告出爐不完全意味大選將至,反對黨大可不必過於心急:
在選區劃分報告出爐前,太多人問我們報告何時出爐。而如今報告公布後,人們卻有異常的反應,或許他們想得太遠了。我認為我們目前的重點是確保我們好好管控疫情,讓新加坡人獲得妥善的照顧。 回顧新加坡歷屆大選,但凡危機時刻,執政黨都能取到高票,原因有很多種,但是民眾的「安全牌」意識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點。
當國家經濟有難時,當國際局勢不穩時,民眾往往更傾向於尋求穩定,以不變應萬變,在這種時刻,打「安全牌」的選項無疑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2001年大選,受到dot.com泡沫破滅和電子與電腦元件產業衰退的影響,新加坡經濟走向衰退;同年美國911事件爆發,全球局勢緊張,人民行動黨得票率高達75.3%;2015年的大選,被普遍認為是「獨立以來最激烈的大選「,甚至」選情嚴峻「、」選情告急「。但是人民行動黨以69.86%得票率蟬聯執政,比前一屆大選得票率高10個百分點。

2020年,疫情在全球各地爆發,全球經濟發展受挫;新加坡方面,4月之前,人民行動黨處理疫情的果斷與效率,讓新加坡成了國際社會的模範生、世界衛生組織印象深刻的典範、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口中的「黃金標準」。4月之後,疫情大規模爆發,政府連發四個抗疫預算案,共計近1000億新元,以幫助民眾共度疫情難關。
-團結(Unity)財政預算案:2月18日,56億新元,當中包含40億新元的「經濟穩定與援助配套」及16億新元的「關懷與援助配套」
-堅韌團結(Resilience)財政預算案:3月26日,追加484億新元
-同舟共濟(Solidarity)財政預算案:4月6日,追加51億新元;4月21日,額外延伸38億新元
-堅毅向前(Fortitude)財政預算案:5月26日,追加330億新元
有政治觀察人士認為,四個抗疫預算案,將在人民行動黨的競選文宣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個預算案所拼湊出的總體論述是,作為久經考驗的政黨,人民行動黨才是唯一能夠帶領新加坡走出危機的政黨。
四個預算案的關鍵意義,就在於發出一個強大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心理信號,讓民眾感到「安全」,即不論什麼危機,「人民行動黨自1959年以來,始終都會把人民照顧好」。
而對反對黨來說,新加坡人民現在最關心的是疫情對生活的影響,其他都成為次要話題,所以反對黨必定會抓住執政黨防疫不足導致疫情二次爆發、經濟增長減緩的痛點。
就反對黨自身表現而言,幾個主要反對黨自2019年起的表現都不是非常突出,甚至有的政黨領導人還「官司纏身」。2019年11月,新加坡前進黨黨魁陳清木就邀集國民團結黨、革新黨、人民力量黨、國人為先黨等20多名反對黨人士會商大選事宜,探討如何發揮團結力量。今年,國人為先黨、人民力量黨、革新黨與民主進步黨等4個反對黨也決定籌組聯盟。考慮到反對黨山頭林立,每到大選臨近時就召開臨時會議,也很有可能造成內耗的局面。 在防控疫情的同時,新加坡大選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那就是參與大選的首投族。新加坡的年輕世代族群關注議題較廣,他們希望未來的國家領導人或國會議員加大力道正視氣候暖化危機,制定政策或採取具體的環保愛地球行動。
「這次有23萬年輕人首次參加大選,這些群體關注的議題也是執政黨和反對黨都關心的。」
綜合多種因素考量,人民行動黨蟬聯執政應無懸念,關鍵在於得票率的高低,以及反對黨在局部選區是否有所斬獲。
04 大選對民眾有什麼影響?
疫情之下的大選中,受影響最大的應該就是外來勞動力。
根據以往經驗,每年大選,新加坡政府都會釋放對新加坡本地人的利好政策,相應的也都會收緊在新的外國人政策。

在2月18日的政府預算案中,新加坡政府就表示將進一步縮減外勞的比率,新加坡政府將削減建築業、海事造船業和加工業的SP准證持有者比例限制,從目前的20%減至15%。3月3日,新加坡勞工部又將EP准證持有者的最低月薪由3600新元提高到3900新元。
將新加坡外勞送上輿論風口浪尖的則是客工宿舍內的疫情爆發。在這一背景下,新加坡的外勞政策飽受各界的批評,新加坡政府是否會因此放寬外勞政策呢?情況其實並不樂觀,因為新加坡同時也面臨著經濟下行,大量人口失業的危機,所以對外勞限制可能還會加劇。

不止於此,在這個當口進行PR的申請,可能也會審核更久,更難通過。
至於其他方面的影響,我們或許可以從2019年11月副總理王瑞傑接受採訪時的回覆中獲得一些線索:

圖片來源:8視界新加坡
面對新加坡房價和車價年年上漲的問題,他表示不用擔心,因為長期以來政府都堅持執行「居者有其屋」的公共住屋政策,讓新加坡人擁有自己的住屋;
面對年輕人擔心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問題,他表示技能創前程計劃可以不斷提升新加坡人的學習機會和就職能力,所以只要國人繼續學習並尋求創新,必定能找到新的機遇;
面對民眾擔心公積金CPF會不會拿不出來的問題,他表示不用擔憂,因為存放公積金的回報都比一般銀行來得高,有這筆儲蓄只會好不會壞
……
總體來說,2020年是新加坡政治關鍵的一年,今年的大選是李顯龍退位、新人接替、政治翻篇的時間。經過此次疫情的新加坡可能會涅槃重生髮展得更好,這將是對新加坡第4代領導人的治理智慧和治理能力的直接考驗。
至於下屆總理的人選,民眾的目光普遍都集中在現任副總理王瑞傑的身上。
文章的最後,引用李顯龍總理的一句話:
「疫情很可能成為定義這一代新加坡人的危機。我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克服挑戰,並向世界展示新加坡的能耐。」
你對於此次新加坡大選還有什麼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