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南洋群島的國際名片和絕對中心,新加坡自古以來就具有極高的海洋戰略價值。不僅扼守馬六甲海峽與巽他海峽,還是整個中南半島的南方終點,甚至可以說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世界的實質交界。因此,哪怕領土只有彈丸之地,也不能忘卻自己的海上力量發展。

新加坡海軍的主要基地分布
隨著地緣政治形式的不斷發展,新加坡的壓力也在與日俱增。但通過循序漸進的不斷增強自身武備,還是成功打造出堪稱南洋最精銳的強大艦隊。


堪稱目前南洋最強戰艦的 可畏級護衛艦
當代新加坡海軍的鐵桿核心,是總數為6艘的可畏級護衛艦。其原型是法國海軍的第一代隱身護衛艦拉法耶級,並參考了先前出售給沙特的利亞德級護衛艦。再算上大量的與時俱進升級,使其成為這個龐大艦艇家族中的佼佼者。除了強化隱身能力與電子戰設備,常規武器的配置標準也完全是法國原版之上。


6艘可畏級 讓新加坡的水面艦艇實力笑傲整個區域
由於是以輕型護衛艦為藍本,可畏級的滿載排水量也不過是3530噸。但武備水準毫不含糊,裝有1門奧托76mm主炮、8枚魚叉反艦飛彈,以及至關重要的席爾瓦垂髮系統+紫苑系列防空飛彈。通過泰利斯公司的大力神無緣相控陣雷達,可根據需要選擇裝載近程的紫苑15或中遠程的紫苑30。這讓單艘可畏級的理論輻射範圍,高達可觀的370公里,完全能夠為普通的中小型編隊充當旗艦。至於歐洲魚雷集團的A244/S Mod 3 反潛魚雷和S-70B海鷹直升機,都是北約標準下的反潛利器。


6艘可畏級 讓新加坡的水面艦艇實力笑傲整個區域
新加坡也正是通過引入這幾艘新銳戰艦,成為首個擁有海上區域防空能力的東協國家,並讓本國船廠也有了建造中型軍艦的經驗。哪怕許多周邊國家在10年內陸續購買先進戰艦,也沒有一款能在性能和數量上與可畏級比肩。


可畏級服役期 新加坡海軍的核心是6艘勝利級輕型護衛艦
在可畏級服役前,新加坡海軍的主力是6艘勝利級輕型護衛艦。由於相關技術來自德國,無疑是波羅的海近岸戰艦的東南亞翻版。考慮到冷戰時期的新加坡也只需要專心拱衛馬六甲航道,這些排水量僅有595噸的小船就非常好用。標準化的76mm主炮+魚叉反艦飛彈,也足以比肩地區內幾乎所有國家的輕型艦艇。在90年代中期加裝的巴卡拉1近程防空飛彈,更是讓嬌小的勝利級有了超越普通輕型快艇的生存能力。


勝利級噸位雖小 武器裝備卻是毫不含糊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小船雖然沒有為使用直升機而留出空間,卻同樣肩負淺水區的反潛任務。所以全都加裝有歐洲魚雷集團的A244/S Mod 3 反潛魚雷。直到2012年的再次改裝,才為更是集成了美式的掃描鷹輕型無人機而被迫移除。但經過改造的勝利級也更為適合在馬六甲海峽內執行巡邏和反海盜任務。所以,即便在更強大的可畏級全部服役後,勝利級也需要被繼續使用到2025年。


可隨時升級成護衛艦的 獨立級大型巡邏艦
為了給即將退役的勝利級尋找接班人,新加坡海軍從2017年起陸續服役了8艘獨立級大型巡邏艦。相比基於冷戰背景設計的前任,她們無疑更加符合時代需求,也因此被戲稱為新加坡的濱海戰鬥艦。1200噸的有限排水量,有相當部分被用於支持後部的直升機升降平台。至於武器就是相對低調的76mm主炮、25mm機關炮和12.7mm機槍。當然,船上並非沒有提前安排的剩餘空間,完全能在需要時加裝更多武器,升格為1艘輕型護衛艦。


純粹充當近海巡防力量的 無畏艦巡邏艇
作為獨立級的補充力量,新加坡海軍還保有8艘無畏艦近海巡邏艇。這種僅有550噸排水量的小船在外表上看似其貌不揚,卻同樣是非常適於近海衝突的快速反應力量。除了配置夠用的反潛設備,也有76mm主炮來應付臨近國家的海岸巡邏艦艇。甚至配備有海軍版的西北風單兵防空飛彈,對於任何趕來威脅自己的他國直升機都是一種潛在威懾。


標誌著新加坡海軍走出海峽的 堅忍級船塢登陸艦
當然,新加坡海軍也並不願意完全拘泥在近岸淺水區域。總數為5艘的堅忍級船塢登陸艦,就是他們志在輻射更遠區域的證明。她們經常參與美軍組織的多國實戰演習,也活躍在許多大規模自然災害的救援現場。每當主力艦隊集體出動,又是當仁不讓的絕對核心。


堅忍級噸位雖小 卻具備執行立體化登陸的全部能力
雖然6500噸的排水量顯得偏小,卻已經比之前使用的舊式坦克登陸艦要大出許多。這讓陸戰隊可同時操作4艘機械化登陸艇與2架中型直升機,完成一次小規模的立體化兩棲突襲任務。船上保留的76mm主炮與25mm機關槍,也顯示出新加坡海軍對自身定位的清晰認識。鑒於臨近的幾個國家都不具備如此完整的兩棲投送能力,新加坡方面的潛在野心就更顯得隱藏不住。堅忍級甚至還有一個使用全貫通甲板的升級方案,卻由於新加坡方面的預算問題而遲遲沒有實現。


新加坡海軍的兩棲攻擊艦與新型巡邏艇計劃
不過,新加坡海軍的最大威懾力量,還是源自他們的潛艇部隊。雖然他們絕非首個用上潛艇的南洋國家,卻長期在地區內維持著最大規模的水下力量。


4艘挑戰者級 開啟了新加坡海軍的潛艇之路
早在1995-97年間,新加坡就從瑞典先後購買了4艘挑戰者級常規動力潛艇。雖然只有1125噸排水量的小身板,卻讓獅城擁有了笑傲南洋地區的水下威懾力量。4具533mm魚雷發射管+2具400mm魚雷發射管的火力,足夠應付那些經過海峽的他國船隻。新加坡人也由此培養出自己的第一代潛艇兵部隊,也從此愛上了這種擁有足量水下殺手的感覺。


2艘弓箭手級潛艇 讓新加坡海軍用上了AIP系統
2009-10年間,新加坡海軍又從瑞典手裡買來2艘弓箭手級常規潛艇。除了排水量有增大到1500噸級,整艘潛艇的聲吶系統也有大幅提升,發動機噪音卻大為降低。至關重要的AIP循環系統,更讓弓箭手級的潛航埋伏時間要遠勝過去的挑戰者級。這也讓新加坡海軍的水下威懾能力,同周邊的所有國家都徹底拉開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