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電子產業
新加坡電子產業以32%的比重遙遙領先於化工、交通、生物醫藥等其他產業。尤其是全球電子行業排名前50的著名企業都將研發中心或亞太總部遷移至新加坡。
從六十年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一直到七十年代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再到八十年代的資本密集型產業,九十年代的科技密集型產業,一直發展成為目前的知識密集型產業。
新加坡一步一個腳印,完成鳳凰涅槃式的轉變,尤其是電子產業突出的重要地位也在經濟轉型中得到強化。

新加坡的鏈條式的產業群建設是新加坡電子產業的重要特徵,尤其是半導體行業非常典型。數據顯示,半導體是新加坡重要的支柱性產業,占到電子製造業58%的份額。
新加坡成熟的電子產業體系
新加坡半導體的產能在全球的比重早在2009年就已經上升至11.2%,因此,新加坡成為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產業重地。
無論是從IC設計、晶片製造,還是封裝和測試,新加坡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產業鏈生態環境,幾乎全球的晶片巨鱷都已在新加坡設廠。
因此,非常緊密的產業鏈不僅為企業尋找到了自己的產業定位,同時也加速了電子產業的全球一體化進程。

根據EDB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半導體企業數量已經超過300家,分別來自歐美及日本等世界多個地區,其中包括:40家IC設計公司、14家矽晶圓廠、8家特製晶圓廠、20家封測公司以及一些負責襯底材料、製造設備、光掩膜等產業周圍企業。
著名的英飛凌之前表示將再度投資1400萬新元,擴大自己在新加坡的研發基地。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所言,就所占比率來看,電子業比率達23.8%,在各行業中最高,成為新加坡「吸金」能力最強的產業。
兩國合作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
新加坡在之前全球外派員工城市居住調查報告中,新加坡居然十六年穩踞全球第一名寶座。
說到新加坡,必然聯想到蘇州工業園區,這塊面積僅27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成為全中國首個創新綜合試驗區域。

蘇州工業園區官方網站統計數據顯示,蘇州工業園區以占蘇州市3.4%的土地、7.4%的人口創造了15%左右的經濟總量,並連續多年名列「中國城市最具競爭力開發區」。
新加坡極為注重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讓新加坡從第三世界國家一躍成為全球著名的已開發國家。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