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須講清楚這是本人在新加坡的第三年,13年NUS研究生申請了政府三年工簽的助學貸款,所以畢業後作為IT研發工程師,留在學校工作了一年,有一定的儲蓄,已經經濟獨立,身份依舊是外國人。
我在有過在工作期間午夜被送上救護車拉到NUH急診的經歷,新加坡政府急診是有百分之五十的費用減免,但減免後的500新還是貴到讓我懷疑人生,出院之後果斷給自己買了最貴的住院險和意外險(程式設計師你懂的),所以就診在投保期。
我不是富二代,也差錢,看病的底氣完全來自於保險可以報銷,如果你沒有買保險,家裡也沒有礦,那我建議你回國看病,因為國外看病手續繁瑣而且花銷巨大,網上絕不是謠傳。

圖源:來自網絡
我在新加坡切除了一個小腫瘤(上)
2020年是個多事之年,也是我在NUS從Research Engineer 轉到博士的第一年,仿佛冥冥之中註定了一段不平凡的學習生涯。如果說線上教學,遠程考試,居家科研都是因為疫情和」斷路器「措施而不得不採取的應對方案,所有在新加坡的外海學子都在經歷著同樣的煎熬,那麼在這個漫長無比的假期中,天生戲多體質的我,臉上居然長了一個小腫瘤,還被迫開了刀。
我是如何發現的?
這個問題,問得好。如果這個黃豆大小的腫瘤長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不會這麼早引起這麼我的注意,偏偏它長在了臉上,準確的來說是眉頭和鼻樑的連接處。
起初,我以為只是一個大一點的痘痘,擦了些藥膏等它慢慢自行消退,但是半個月過去了,似乎並沒有好轉的現象,依舊又鼓又紅,而且從中間裂成了兩個小的鼓包,不疼也不癢,就是頑固的待在那個位置。每次和爸媽視頻,都要被吐槽一番,說我這個是位置像印度的吉祥痣,就是位置不太正。
我何時做的檢查
從五月初發現到七月初才決定去的診所。剛開始因為一直放假居家又加上」斷路器「期間出門不方便,雖然影響形象但是也沒怎麼給我機會出門露臉。
但是隨著新加坡逐步開放的差不多,八月份也該開學了,出門見人當然要考慮形象問題,所以就去了金文泰的皮膚診所求助醫生幫忙,開點藥擦擦讓這個包快一點消退。
我的就診過程
我沒有去學校UHC看診而是去的金文泰的家庭診所,因為這家診所附帶專門看皮膚的業務。門診看病是不需要預約的,所以我找了一個工作日直接去掛號排隊,記得帶IC。醫生簡單詢問了一下情況,拿燈光看了一下情況說:「你這個不是痘痘,可能需要切下來拿去化驗,才能確定到底是什麼,我們這裡也可以做這種小手術,但是我還是建議你去看專科,畢竟在臉上。」,我自己也不太放心小診所做手術,打算去大醫院看專科,就讓醫生幫我開Referral letter。

診所開的推薦信
醫生開推薦信之前問我:「你要去公立醫院還是私人醫院?私人醫院預約比較快,但價格相對貴一些,你有買醫療保險嗎?」
這時候我突然覺得我在坡買的住院保險派上了用場,底氣十足說:「去私人醫院,看最好專家,我的醫療保險可以報銷。「

我的手術過程
醫院確實是新加坡最好的醫美醫院,位於烏節路的伊莉莎白醫院。拿到推薦信,我首先給保險經紀人發了消息,確認了住院保險的情況後,就馬上打電話預約看診,很幸運預約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因為怕保險出問題,保險經紀人主動提出陪我去看診。

伊莉莎白醫院:圖片來自網絡
排隊掃碼,填表登記,疫情期間這些操作必不可少,醫院更是要求嚴格,表格填了一張又一張。醫生看病反倒很快,基本確認這是一個良性腫瘤,然後給了我兩個方案:
方案一:開藥回去堅持吃,幾個月之後會比現在好很多,可能會變淡,變小。開藥大概是400到600新,這筆錢保險是不會報銷的。
方案二:手術切除,作用效果會好很多,皮膚不會凹凸不平,也不會有色素沉澱,基本不會有疤。手術費可以用住院險報銷,就算有疤痕術後恢復也算保險覆蓋範圍內。手術費大概在6400新(驚呆了有沒有?)。

醫生說因為我買了保險所以手術是最好的選擇,經紀人也確認了這筆錢的確可以報銷。
當天下午我就接受了手術,不得不說打麻藥真的很疼,三針麻藥打的時候護士會不停的拍你的大腿,然而還是會不自覺流眼淚,打過麻藥之後全程無感,但是醫生每進行一次操作就要跟我彙報,還加以解釋說明,完全就是一次現場直播。手術過程二十分鐘,傷口縫了十針。
做完手術,交錢拿收據用於之後報銷,護士會幫你預約下次複診時間。
當天出院回家,麻藥有些上頭,以至於回家接二連三的小睡。
總結以及未完待續
新加坡看專科醫生之前一定要去小診所開推薦信。
推薦信會根據個人情況開具,一定要和診所醫生交代清楚自己的經濟狀況,醫療保險情況,私人醫院還是公立醫院等。
新加坡看病很貴,只要看醫生就有門診費和諮詢費,一般三十新左右。
私人醫院需要提前一兩周預約,速度較快,門診費和專家諮詢費300新左右。
公立醫院需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速度很慢,診費和諮詢費200新左右。
新加坡醫院手術之後會不停的複診,一直到徹底康復為止。
外國人永遠是最貴的,不要對醫藥費有任何幻想。
手術費是我自行拿積蓄付的,沒有問爸媽伸手要錢,做完手術之後才微信通知的爸媽。關於正在進行中的複診以及後續保險報銷過程會在下一篇文章里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