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24日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僅影響大馬籍員工往返馬新兩地工作,也有大馬籍病患因此無法前來新加坡接受治療。受訪專科醫生透露,有大馬籍病患原本已經找到適合移植的肝臟,卻因無法前來動手術而逝世。
新加坡伊莉莎白諾維娜專科中心腸胃及肝膽專科顧問醫生韋俊韜醫生接受《8視界新聞》訪問時說,他治療的馬來西亞籍病患多數是B型肝炎患者,因為許多有效的藥物在馬來西亞買不到,很多病患會選擇來到新加坡接受治療。
他透露,患有B型肝炎病患每六個月需要定期複診,因此目前他只能通過電話或錄像與病人溝通。
「這些病人需要照超聲波和驗血,我都會叫他們在當地醫院做了之後,將報告電郵過來,我再叫快遞幫忙送藥過去(馬來西亞)。」
韋俊韜坦言,很多時候因為一些條例上的限制,他不得不拒收新病患,令他感到十分難過。
他透露,早在4、5月的時候,就有一名急需肝臟移植的馬來西亞籍新病患,因為無法入境新加坡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而病逝。
「他的家人願意捐肝給他,想要過來(新加坡),但是那時候新加坡有很多新型冠病毒確診病患),馬來西亞也很多,所以沒有辦法。」
臨走前無法見家人一面
他也透露,此外還有一名患有末期肝癌的馬來西亞籍男子,人在新加坡,因為疫情的關係同人在新山的老婆和孩子分隔兩地,最終臨走前也無法見家人一面。
新加坡鷹閣醫藥專科中心心臟與內外科專科顧問袁志雄醫生透露,他同樣只能通過「遠程醫療」(telemedicine)的方式,例如通過打電話或電郵等,為外國病患進行治療。
他指出,有些馬來西亞籍病患因為病情嚴重或是過於擔心,早已在兩國封鎖邊境前,就留在新加坡居住,以繼續接受新加坡治療。
「許多心臟疾病問題在馬來西亞可以找到治療方法,不過很多馬來西亞籍病患選擇來新加坡,可能是因為想要使用新加坡的藥物,或許他們認為這裡(新加坡)的藥物比較可靠。」
心臟專科顧問與介入性心臟專科醫生陳高明透露,他暫時不接受外國病患,同時也沒有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有些病人會有緊急疑問,我就會勸他們看本地的醫生。我不會因為他們打電話(找我),我就叫他們吃某一些藥物,因為沒有面對面的會診,這樣很不安全。」
陳高明說,如果這些病患遇到了什麼問題,他們都還是可以打電話或是電郵給他,而他就會給予他們一些建議,或是寫一封信給當地的醫生提供建議。
仍有少數外國病患入境新國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新加坡衛生部早在3月開始建議暫停接收新的外國病患個案。受訪專科醫生透露,雖然過去幾個月依然有外國病患入境接受治療,但人數並不多,主要是早已在新加坡求醫的病患。
袁志雄說,如果有病患的情況非常糟糕,當地醫院必須致函予新加坡醫生,並且清楚闡明他們無法管理病患的情況。
「之後我們必須通知醫院總裁,獲得批准後還要通知新加坡衛生部,等當局批准。」
袁志雄透露,病情嚴重的病患可以無需在酒店或住家隔離,可同看護直接入住醫院的單人隔離病房,但是一晚的費用大約500新元(約1500令吉),加上新冠病毒檢測、醫藥費、出院後的酒店隔離費用等等,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支付。
韋俊韜同樣指出,雖然很多病患還是想要前來新加坡求醫,但是在兩地隔離的時間較長,還需要支付隔離時居住的酒店費用,不是每個人有財力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