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封城就能看到抗疫曙光 香港和韓國靠的是民眾積極配合,新加坡可以嗎?

2020年04月23日   •   2萬次閱讀

2020年2月26日,韓國首爾一個傳統市場正在進行消毒工作,一名婦女戴著口罩防疫。(路透社)

作者 侯佩瑜

首起2019冠狀病毒疾病(簡稱冠病19)病例出現的三個月後,香港和韓國等地的抗疫成果讓全世界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

韓國從疫情重災區變模範生

韓國1月20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一度成為僅次於中國大陸的世界第二大疫情國,大邱市更因病例暴增一度陷入醫療系統幾近崩潰的狀態,曾被世界衛生組織點名需重點關注。

韓國近日新增確診病例呈穩定下降趨勢。今天已連續五天單日新增病例數少於20起,目前累計確診10694起,死亡238起。隨著冠病疫情放緩,韓國政府決定放寬之前被停止營業的補習班、體育設施以及教會等的封鎖措施,但依然把社交距離措施延長至5月5日。

3月18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提出應該「借鑑韓國和其他地區的經驗」。韓國如今已和中國大陸一樣成為全球「抗疫」的模範生。

同樣的,香港1月23日出現了首起冠病病例後,一度被擔心會發生社區疫情大暴發,卻在本周一(4月20日)迎來了自3月5日以來首次零確診病例。目前累計確診病例達1034起,四個死亡病例。

兩個地區的疫情形勢逆轉之所以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在疫情暴發之初,兩個地區的政府在處理公共衛生危機方面廣受抨擊,後來這兩個地區也沒有採取像全球其他地方那麼高強度的鎖國封城措施,可是卻似乎成功扭轉了劣勢。

崇尚「自由」的法國,在封城期間公民必須攜帶出門許可證才可以出門,新加坡「半封城」期間禁止堂食,非必要不能出門。這兩國還在抗疫的「高峰期」。

然而在香港和韓國,即使是疫情高峰期,人們還是可以自由地在街上行走,甚至可以在餐館用餐,只是要保持社交距離,需要遵守一些座位的限制。

香港3月29日開始實施新的社交距離措施,禁止超過四人聚會。圖為香港一家餐館採用塑料帘子隔離座席。(法新社)

這一點引起了那些對自己國家採取的抗疫做法意見分歧的西方批評人士的關注。他們以香港和韓國的經驗為例,說明政府有系統地加強病毒檢測工作,就不需要採取更嚴厲的行動限制措施。

不停工,不封城,韓國人究竟做對了什麼,能在一個多月之內迅速控制住疫情?

大規模檢測和民眾的積極配合是主因

韓國大規模的測試,快速地將有症狀和無症狀的病患區分開來,降低廣泛傳染的風險。韓國截至3月31日,完成了近40萬次冠病檢測。

韓國外交部長康京和早前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大規模檢測是控制韓國疫情擴散以及死亡率低的關鍵。當局也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展開追蹤工作,如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要求民眾彙報健康狀況等。

康京也指出,疫情最初在當地暴發時,政府就已經表現出處理疫情的高透明度。他認為此舉是贏得民眾信任及支持的關鍵。

韓國每天兩次發布全國疫情數據,數據的統計更新,與發布時間只隔一小時。對於病毒和疫情,民眾得到足夠資訊了解哪些措施是政府正在積極部署的,哪些是政府目前尚覺得處理起來有困難的,市民又該如何自覺參與防疫。

當然當局認為,防疫見效是因為民眾遵循勤洗手和戴口罩的個人衛生守則,同時積極配合政府近一個月來展開的「保持社交距離運動」

韓國抗疫見效所用的措施是不是似曾相似?因為這也是我國政府一直提倡的,以及李顯龍總理昨天在全國演講中所提及的解除阻斷措施須做的三件事

韓國衛生與社會事務研究所首席研究員Chae Su-mi告訴《南華早報》說,儘管感染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的努力而下降,但不能忽視民眾所發揮的作用。

自覺自發抗疫

Chae Su-mi以韓國和中國大陸為例解釋,兩國人民在政府發布官方指導前就已經自發地戴上口罩pei,並採取所需的預防措施。

相反的,一些國家的人民,特別是西方國家的,他們等到政府呼籲後才開始行動。

而新加坡,自病毒阻斷措施4月7日生效至昨天,共有約2100人沒有遵守安全距離,另有超過500人外出不戴口罩而接獲罰單。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在學術期刊《刺針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因採取了邊境出入限制,隔離和檢疫確診人員及其密切接觸者,以及適度保持社交距離,加上居民配合戴口罩和避開擁擠場所,這些有助於阻止病毒的傳播。

領導此項研究的高本恩教授表示,其他政府或許可借鑑香港的疫情防控經驗。如果這些措施能持久地實施,全民能夠保持對疫情警惕,同時避免市民因疲勞而開始鬆懈,就有可能大大緩解2019年冠狀病毒病對當地的影響。

(路透社)

願意犧牲個人自由

韓國人比西方國家的人更願意配合抗疫,即使這意味著犧牲個人自由,比如隱私。

上個月,首爾國立大學公共衛生研究生院的一項調查發現,78.5%的受訪者願意犧牲自己的隱私權,以幫助預防全國性的流行病。

這與西方國家的態度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極其重視隱私的西方社會,美國當局以聯邦和州隱私條例為由,拒絕披露參加過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超級傳播者舉辦的家庭派對的人的姓名。

研究員Chae Su-mi更指出,韓國並沒有像其他亞洲國家一樣發出強制命令來要求公民遵守防疫措施。相比之下,素來頂著「罰款城市」之名的新加坡,在政府屢勸不聽的情況下,不得不明文規定。

(陳姿潓製圖)

回到新加坡,我們又願意犧牲個人自由嗎? 紅螞蟻想絕大部分的人是願意的,但仍然有個別人士無法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陳姿潓製圖)

例如政府一再呼籲,沒事別外出,留在家中,但是很多人還是亂跑。明明生病還照樣參加團體聚餐宴會、出門不戴口罩、每天都要上巴剎買菜、舉家一起到超市掃貨、去公園享受家庭日、和朋友聚會、「搶購」最後一杯泡泡茶,搶剪最後一次頭髮等,把個人的自由放在首位。 冠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毒,除非全世界的國家和地區都擺脫了冠病,否則沒有一個地區能自稱自己安全了。

別忘了,中國曾被美國恥笑防疫控制能力不到位,如今美國防疫卻失控了。新加坡最初曾是不少國家借鑑的防疫「模範生」,如今也被他國「比下去」了。 冠狀病毒是個「不倒翁」,誰能笑到最後,還說不準。

香港及韓國能做到的,新加坡也一樣能做到。 問題在於,國人有沒有決心抗疫,願不願意配合當局?肯不肯留在家中?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8721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472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617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
聊聊新加坡共和國
2025年05月06日   •   3420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