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加坡第二階段解封的首14天結束。

從圖表上看,新加坡疫情4月中旬達到峰值,5月中旬開始平緩。
從6月2日進入第一階段解封、6月19日進入第二階段解封的情況看,客工宿舍疫情持續平緩下降,社區疫情比「斷路器」後期略有增加,但均值維持在個位數,符合當局的解封預期。
換句話說,從6月2日啟動復工、複課至今,未出現反撲。

但是,這並不意味就此安全了。實際上,疫情隨時有反撲危險,新加坡離「安全」還很遠。
按新冠病毒潛伏期一般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計算,過去14天應開始出現第一階段解封后的社區病例。
實際上,第二階段解封之後14天出現的病例,並不比第一階段多。

但是,如果仔細審視,就會發現兩點很值得注意。
第一,相對於「斷路器」執行期的最後兩周,第二階段啟封的這14天,社區病例是增多的,儘管增幅不大。
第二,「斷路器」後期和第一階段後期的峰形是呈下行趨勢,而第二階段14天的峰形是呈上行趨勢。這是關鍵。
儘管第二階段已經可以恢復一些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包括堂食聚餐,但是,考慮到病毒還存在社區中,許多人可能仍「按兵不動」。
但是,人們的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總會日漸增多的。今後社區病例增加,並不讓人吃驚。
必須繼續壓平峰值
還是那句老話——由於清零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太大,新加坡政府的抗疫策略不是清零,而是壓平峰值。
衛生部長顏金勇在(7月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社區病例下來幾周還會持續上升,但當局更關注的是病例有無激增,有無大型感染群的出現。

(圖源: WIN TC臉書)
《新加坡眼》對此的理解是:關鍵在於有無新一波失控感染的出現。如果沒有失控,第二階段則可繼續;如果局部失控,就得對失控領域就得重新執行阻斷措施;如果全面失控,就得重新執行「斷路器」。
抗疫領導工作小組聯合組長黃循財部長昨天指出,當局在密切監督疫情發展。如果疫情維持可控,第二階段後期可以逐步放寬現有的一些限制措施。但是,一些風險較高的活動和場所,如夜場、酒吧、大型活動如會展、演唱會和大型體育賽事等,短期內仍不會恢復。
至於傳說中的第三階段解封,黃循財說,「至少還要幾個月,但具體需要多少時間,目前仍難以斷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