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跳槽至新加坡工作的經驗分享

2019年10月23日   •   4萬次閱讀

證件,學歷和結婚證公正翻譯等材料可以通過掃描全能王 (CamScanner) 錄入為電子版,水印是可以很方便去除的,這裡就不多說了。如果覺得好用請購買正版服務支持下總部位於上海的合合信息,名片全能王 (CamCard) 也是他們家的產品

提前規劃好到達新加坡後的住宿 (新加坡 Airbnb 違法),交通出行,手機應用,SIM 卡,入職流程

準備好足夠的新幣現金建議 4k+,因為銀行卡和租房都是大頭,有條件至少準備一張以上的 Visa/Mastercard 信用卡

出國前檢查下國內的銀行,手機,社保,人事檔案是否安排妥當,身份證和護照離過期更換時間是否可控

如果有條件出國前做下全面的體檢至少對自己身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把牙齒之類的小毛小病儘可能提前掃除隱患

現在的網絡通信都很發達,記得和家人保持聯繫,減少他們的擔心,自己照顧好自己

201806

20180609 星期六晚上 20 點第一次來到新加坡

完成住宿,EZ-Link 交通卡和 Singtel Prepaid 手機卡,時間約為 1 天

入職一周左右由 HR 協助申請 EP,需要本人預約 MOM 現場辦理 EP,收到 EP 實體卡時間約為 1 周內

收到 EP 實體卡使用 SGWorkPass 掃描獲取有效期並保存照片,註冊 SingPass,約 1 周左右收到密碼信封然後激活

辦理 Zero1.sg 的無合約限制,無限流量的 Postpaid 手機卡,背後運營商為 Singtel 質量靠譜

攜帶相關證明辦理銀行卡,我選擇 UOB 但是推薦各位選擇 DBS,如需轉帳回國可以再額外開通工商銀行

201903

全年在新加坡工作滿 183 天以上需要報稅,新加坡稅率較低平均繳稅額度大概年收入 5%-8%,對外國人來說可以理解為稅前≈稅後或者到手收入

工作滿半年可以開始申請 PR,但一般建議等滿 2 年,可以提前準備各種材料,國內學歷學位和出生證公證在新加坡本地認證機構都可以代辦

在半年時間中根據自身狀況可選辦理信用卡,健身卡,意外 + 住院保險,保障自己的身體健康很重要

基本熟悉新加坡的生活節奏,明白新加坡的優缺點,規劃自己下一個階段目標

READ ME FIRST: Your Personal Finance Journey Starts With This Article

https://blog.seedly.sg/read-me-first-your-personal-finance-journey-starts-with-this-article/

新加坡 1 個月感想

選擇新加坡的理由:給自己多一種選擇

MOM: Ministry of Manpower 新加坡人力部

IPA: In-Principle Approval 批准信

EP: Employment Pass 人才准證

DP: Dependant’s Pass 家屬准證

P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 新加坡永久居民

SC: Singapore Citizen 新加坡公民

HDB: Housing & Development 政府組屋

Condo: 私人公寓

Food Court: 食閣

CPF: 公積金

N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國立大學

NTU: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

原始坐標:上海,無留學經驗也沒有去過新加坡

獵頭推薦新加坡的職位,想想自己那被遺忘的蹩腳英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一共 3 輪 Skype 遠程視頻面試,約 4 周時間到最後確認 offer

約 1 天時間思考,離職申請,簽電子合同

檢查護照有效期,下載學信網英文翻譯認證,由 HR 幫助提交申請 EP,約 3 周內收到 IPA

在上海戶口所在區公證處辦理結婚證公證翻譯,約 3 周時間完成,又慢又麻煩

完成 EP 後由 HR 幫助提交申請 DP,約 1 周內收到 IPA

購買機票,列印 IPA,帶上護照,打包行李,兌換 4000 新幣,確認人事檔案存放地址,選擇不繳納每月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約 1500 元人民幣 (可由父母代繳,中斷非連續繳納暫時不影響回國養老,以政策變化為準)

飛機上填寫好新加坡入境卡,完成入境登記,無需錄入指紋,開啟華為天際通

抵達公司提前安排好的住址,熟悉新加坡環境

辦理 EZ-Link 交通卡和 Singtel Prepaid 手機卡 (如果沒有強需求可以暫時不辦理)

公司 HR 提交 EP 現場辦理申請,收到郵件後預約 MOM 辦理時間(我沒有被要求體檢,根據不同公司情況而定)

約 1 周后收到 EP 綠色實體卡,使用 SGWorkPass 掃描保存照片,註冊 SingPass 後約 1 周左右收到密碼信封

公司開具證明辦理銀行卡,新加坡本地我選擇 UOB (保持 1000 新幣存款),另外強烈推薦再辦理工商銀行卡 (持卡 0 門檻,轉帳回國 0 費用)

網上申請 Zero1 的無限流量手機卡,約 3 個工作日收到直接使用,棄用 Singtel Prepaid(浪費了 25 新幣)

新加坡日常消費以現金為主,我本人習慣手機支付無奈降級至刷信用卡階段 (持有浦發 AE 白 / Visa/Master),懷念下國內的支付寶和微信

我剛來新加坡 1 個多月,不用擔心語言不通,大部分人都會說華語。新加坡真的不算大,地鐵和公交都很方便,空氣品質很好至少我的鼻炎消失了,天氣沒有國內那麼熱,居然沒有蚊子,沒有蚊子,沒有蚊子。在這段時間裡我幸運了結識了交大和復旦的校友,跟隨專業的中介實地考察了新加坡的租房和買房市場,走遍了幾個重要的核心區域,順便吃了幾頓親民的米其林一星。之後我應該還會繼續更新自己在新加坡的經歷,比如健身、快遞、看病等日常生活,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加坡 3 個月感想

咋們就從最傳統的衣食住行說起吧

因為新加坡全年都是夏季,平時的正常溫度基本在 30° 上下,對於我來說已經把家裡的夏裝的家底全部帶過來了,所以也沒有什麼特別需要單獨購買,作為男生如果以後缺衣服的話在新加坡線下就是優衣庫,線上還是優衣庫。

女生的選擇實在太多了,烏節路和 VivoCity 等都可以逛好久,這裡就跳過吧

新加坡本地的 Outlet (奧特萊斯) 是 IMM,如果你喜歡跑步運動,那麼只賣 80 新幣的 adidas Ultraoost X 和 Asics GEL-Kayano 會有一定吸引力

在新加坡網購,和國內激烈競爭的勝出者相比,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然也證明東南亞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等待挖掘

新加坡室內空調冷氣普遍開得比較足,建議怕冷的同學多備件長袖外套在公司,長時間逛商場時注意冷熱交替避免生病

從中國快遞至新加坡我通常會選擇和同事拼團 小坡島新加坡集運

http://www.xiaopodao.com

新加坡最有特點的飲食文化莫過於食閣 (Food Court),其實有點類似於上海的大食代,但價格親民而且還有米其林一星的神奇存在,平均一頓的價格區間在 3-7 新幣,整體口味偏重。每個食閣上方都會標註 A/B/C 衛生評級,新加坡本地的習慣一般不在家做飯,大家都出去吃所以種類也還算多,不知道吃什麼可以認準 Singapore Best Foods 紅色標誌,和國內相比關鍵是放心。

如果平時想吃頓大餐類似國內海底撈、小龍坎那種,平均每人大概 30-50 新幣左右,評級更高的餐廳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自己在家做飯的成本其實和外面吃也差不了多少,如果居住的房子允許大炒和大煮當然可以選擇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新加坡的菜市場比較少見可能是我沒有刻意去尋找或者需求的緣故吧,買蔬菜和肉類基本都在 Sheng Siong (昇菘),FairPrice (NTUC),Cold Storage,喜歡日本食物還可以選擇 DON DON DONKI,我個人很喜歡這隻萌企鵝的魔性主題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078102

新加坡的便利店清一色 7-Eleven,部分大一點的屈臣氏 (Watsons) 支持支付寶 (Alipay),上面提到的 Sheng Siong 已經全部支持 Alipay

外賣大家就不要指望 GrabFood 或 Foodpanda 有餓了麼和美團外賣的速度了,老老實實去附近的食閣按時吃飯才是正道

新增推薦 eatigo,我每個周末都會使用 eatigo 開啟 5 折美食之旅

https://eatigo.com/sg/singapore/en

(1) 租房

我在租房這個環節基本上算是跳過了,剛來時建議找好房源,這邊的酒店居住成本很高的。因為目前是長租在公司提供的組屋 (HDB) 內,畢竟室友都是公司自己人很放心,合同限制不多每月會安排阿姨定期打掃和保養空調等,手機銀行轉帳支付租金也方便。回想當時剛來的 1 個月每周都跟隨專業的中介校友出去找房子都十分辛苦,更不要說自己聯繫中介一家一家看了,說多了都是淚。這邊的房產中介需要考證,據說通過率只有 10-15%,每個中介都會展示唯一的證書編號,所以不用太擔心被騙,不過每個中介的態度千差萬別,找到靠譜的中介能夠加快找房的速度。

由於地理位置和房屋面積質量差異,下面的租房價格僅僅是一個參考區間,數字單位為新幣 / 月

組屋 (HBD),普通房 600-800,主人房 1000-1200,整租 1000+

公寓 (Condo),普通房 800-1500,主人房 1200-2000,整租 1500+

房源信息可以來自於同事,也可以自己在線挑選,方法我都寫在前面了,和同事諮詢過新加坡租房的大致流程

看準自己喜歡的房子

看清楚合同,看清楚合同,看清楚合同,簽約

簽 1 年一般押一付一,簽 2 年押二付一

中介費是根據實際情況由房東或者租客來承擔,一般根據合約長短支付 0.5 或 1 個月的房租作為中介費

(2) 買房

雖然是否決定買房的話題為時尚早,但經歷了魔都十幾年房地產的上漲自然也不會錯過對新加坡房地產的研究,如果你是衝著 30w 新幣的組屋 (HDB) 那麼找新加坡本地人結婚是最快的途徑。新加坡在 2018 年 07 月 06 日 0 點開始調整了印花稅,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 2-3 年內拿到永久居民 (PR) 已然不易。新加坡私人公寓 (Condo) 的價格和質量相對國內來說是有優勢的,但是 1 室 80w,2 室 100w,3 室 120w 這樣的價格加上印花稅還是會讓我們感到一丟丟肉疼,好在房地產市場漲幅長期平穩且退出機制清晰,租房市場也足夠活躍,而且銀行可以貸款 7 成 + 2% 左右的低利率還是足以讓我們擁有奮力一搏的勇氣,不用犧牲 6 個錢包。

現在無論在哪裡手機的使用比重都是極高的,我自己來新加坡前把小米 6 替換為華為 P20 Pro,妻子還是用的小米 MIX2,在國內早已習慣電信樂享家 199 元全國無限流量,我們的老卡 1 個是移動,1 個是聯通,來到新加坡之後選擇了無合約限制價格為 29.99 新幣無限流量的虛擬運營商 Zero1.sg,因為背後是 Singtel 所以質量有保障。在新加坡接收國內簡訊驗證碼之類不要錢,雙卡雙待都是沒有問題的,不過我妻子還是很期待 iPhone 即將推出的雙卡功能,畢竟她在美國時的 iPhone5s 也用了 4 年多,被我硬生生拖入 Android 陣營實屬不易。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