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加坡作為全球經濟發展最成熟的市場之一,它的稅收制度以簡潔、高效和透明著稱。對企業和投資者來說,了解當地的商品與服務稅制度,不僅是合規運營的前提,也是合理規劃業務、控制成本的關鍵。

一、什麼是GST消費稅?
GST的全名叫「Goods and Services Tax」。它是一種消費型稅收,也就是說,買東西的人才是最後買單的人,而企業只是代收。
新加坡從1994年就引入了這項稅種,是為了減少對個人所得稅的依賴,讓政府在教育、醫療、基礎建設等方面有更穩定的財政支持。無論是商品銷售還是服務提供,只要發生在新加坡本地,或者通過進口流入新加坡,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計征GST。
與大家熟悉的中國增值稅差不多,GST同樣遵循「誰消費、誰繳稅」的原則,由企業代政府向消費者收取稅費後再申報繳納。
二、GST適用的範圍
● 1. 應稅商品和服務
新加坡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交易都會被徵收GST,比如:
進口商品:所有從海外進入新加坡的實物貨物
本地銷售和服務:零售、餐飲、住宿、培訓、諮詢等
● 2. 免稅項目
具有公益性質的服務可以不徵收GST:
醫療服務(如醫院、診所的門診服務)
教育課程(如大學、學校提供的正規課程)
金融服務(如銀行存貸款、保險等)
● 3. 零稅率項目
哪怕適用稅率為0%,企業依然需要申報交易金額,並且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主要包括:
出口商品
國際交通服務(如機票、國際海運)
三、GST的稅率變化
從2024年1月1日起,標準GST稅率已由8%調整至9%。後期政府宣布從2025年1月1日起GST稅率上調至10%。
這個調整並不突然,早在幾年前政府就已經放風說要分階段漲稅,主要是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醫療支出增加、基礎設施老化等公共服務支出壓力。
對於企業來說,要提前更新系統、培訓財務人員,以免出錯漏報。
四、企業需要繳納GST的標準
● 1. 強制註冊的紅線
企業在新加坡的年營業額超過100萬新元,必須註冊成為GST納稅人,並依法計征、申報、繳納GST。
● 2. 小型企業的選擇
這類企業可自願選擇是否註冊。如果主動註冊那就要承擔完整的申報義務。當然,好處是你可以合法抵扣進項稅,壞處是合規成本會略高一些。
● 3. 進口的商品
進口到新加坡的貨物,無論商業還是私人用途,在海關清關時都要繳納GST,稅基包括申報價值和運保費用。
五、GST申報流程
註冊流程:在新加坡稅務局(IRAS)官網提交資料申請,一般幾周內就能拿到GST編號。
報稅周期:大多數公司是每季度報一次,也可以申請半年或一年一次,靈活方便。
繳納方式:支持電子支付、信用卡、銀行轉帳等,一般用IRAS的myTax Portal就能全程搞定。
六、GST合規管理要點
報銷時進項稅算錯、沒保存發票
營業額超過100萬卻忘記註冊
逾期申報被罰款
銷項稅、進項稅沒對清
雖然GST制度比較簡單,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新加坡的GST制度整體可以說是清晰明了,不過細節也很多,執行上需要長期盯著。無論是剛起步的小公司、跨境生意的電商,還是已經成熟運轉的大企業,都得時刻關注政策動向,合理穩妥安排申報和稅務管理。
把GST做好,可以降低運營中的不確定性,增強客戶和合作夥伴的關係,為後續的業務拓展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