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跳槽至新加坡工作的经验分享

2019年10月23日   •   4万次阅读

证件,学历和结婚证公正翻译等材料可以通过扫描全能王 (CamScanner) 录入为电子版,水印是可以很方便去除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觉得好用请购买正版服务支持下总部位于上海的合合信息,名片全能王 (CamCard) 也是他们家的产品

提前规划好到达新加坡后的住宿 (新加坡 Airbnb 违法),交通出行,手机应用,SIM 卡,入职流程

准备好足够的新币现金建议 4k+,因为银行卡和租房都是大头,有条件至少准备一张以上的 Visa/Mastercard 信用卡

出国前检查下国内的银行,手机,社保,人事档案是否安排妥当,身份证和护照离过期更换时间是否可控

如果有条件出国前做下全面的体检至少对自己身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牙齿之类的小毛小病尽可能提前扫除隐患

现在的网络通信都很发达,记得和家人保持联系,减少他们的担心,自己照顾好自己

201806

20180609 星期六晚上 20 点第一次来到新加坡

完成住宿,EZ-Link 交通卡和 Singtel Prepaid 手机卡,时间约为 1 天

入职一周左右由 HR 协助申请 EP,需要本人预约 MOM 现场办理 EP,收到 EP 实体卡时间约为 1 周内

收到 EP 实体卡使用 SGWorkPass 扫描获取有效期并保存照片,注册 SingPass,约 1 周左右收到密码信封然后激活

办理 Zero1.sg 的无合约限制,无限流量的 Postpaid 手机卡,背后运营商为 Singtel 质量靠谱

携带相关证明办理银行卡,我选择 UOB 但是推荐各位选择 DBS,如需转账回国可以再额外开通工商银行

201903

全年在新加坡工作满 183 天以上需要报税,新加坡税率较低平均缴税额度大概年收入 5%-8%,对外国人来说可以理解为税前≈税后或者到手收入

工作满半年可以开始申请 PR,但一般建议等满 2 年,可以提前准备各种材料,国内学历学位和出生证公证在新加坡本地认证机构都可以代办

在半年时间中根据自身状况可选办理信用卡,健身卡,意外 + 住院保险,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很重要

基本熟悉新加坡的生活节奏,明白新加坡的优缺点,规划自己下一个阶段目标

READ ME FIRST: Your Personal Finance Journey Starts With This Article

https://blog.seedly.sg/read-me-first-your-personal-finance-journey-starts-with-this-article/

新加坡 1 个月感想

选择新加坡的理由:给自己多一种选择

MOM: Ministry of Manpower 新加坡人力部

IPA: In-Principle Approval 批准信

EP: Employment Pass 人才准证

DP: Dependant’s Pass 家属准证

PR: Singapore Permanent Resident 新加坡永久居民

SC: Singapore Citizen 新加坡公民

HDB: Housing & Development 政府组屋

Condo: 私人公寓

Food Court: 食阁

CPF: 公积金

N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NTU: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原始坐标:上海,无留学经验也没有去过新加坡

猎头推荐新加坡的职位,想想自己那被遗忘的蹩脚英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

一共 3 轮 Skype 远程视频面试,约 4 周时间到最后确认 offer

约 1 天时间思考,离职申请,签电子合同

检查护照有效期,下载学信网英文翻译认证,由 HR 帮助提交申请 EP,约 3 周内收到 IPA

在上海户口所在区公证处办理结婚证公证翻译,约 3 周时间完成,又慢又麻烦

完成 EP 后由 HR 帮助提交申请 DP,约 1 周内收到 IPA

购买机票,打印 IPA,带上护照,打包行李,兑换 4000 新币,确认人事档案存放地址,选择不缴纳每月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约 1500 元人民币 (可由父母代缴,中断非连续缴纳暂时不影响回国养老,以政策变化为准)

飞机上填写好新加坡入境卡,完成入境登记,无需录入指纹,开启华为天际通

抵达公司提前安排好的住址,熟悉新加坡环境

办理 EZ-Link 交通卡和 Singtel Prepaid 手机卡 (如果没有强需求可以暂时不办理)

公司 HR 提交 EP 现场办理申请,收到邮件后预约 MOM 办理时间(我没有被要求体检,根据不同公司情况而定)

约 1 周后收到 EP 绿色实体卡,使用 SGWorkPass 扫描保存照片,注册 SingPass 后约 1 周左右收到密码信封

公司开具证明办理银行卡,新加坡本地我选择 UOB (保持 1000 新币存款),另外强烈推荐再办理工商银行卡 (持卡 0 门槛,转账回国 0 费用)

网上申请 Zero1 的无限流量手机卡,约 3 个工作日收到直接使用,弃用 Singtel Prepaid(浪费了 25 新币)

新加坡日常消费以现金为主,我本人习惯手机支付无奈降级至刷信用卡阶段 (持有浦发 AE 白 / Visa/Master),怀念下国内的支付宝和微信

我刚来新加坡 1 个多月,不用担心语言不通,大部分人都会说华语。新加坡真的不算大,地铁和公交都很方便,空气质量很好至少我的鼻炎消失了,天气没有国内那么热,居然没有蚊子,没有蚊子,没有蚊子。在这段时间里我幸运了结识了交大和复旦的校友,跟随专业的中介实地考察了新加坡的租房和买房市场,走遍了几个重要的核心区域,顺便吃了几顿亲民的米其林一星。之后我应该还会继续更新自己在新加坡的经历,比如健身、快递、看病等日常生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加坡 3 个月感想

咋们就从最传统的衣食住行说起吧

因为新加坡全年都是夏季,平时的正常温度基本在 30° 上下,对于我来说已经把家里的夏装的家底全部带过来了,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单独购买,作为男生如果以后缺衣服的话在新加坡线下就是优衣库,线上还是优衣库。

女生的选择实在太多了,乌节路和 VivoCity 等都可以逛好久,这里就跳过吧

新加坡本地的 Outlet (奥特莱斯) 是 IMM,如果你喜欢跑步运动,那么只卖 80 新币的 adidas Ultraoost X 和 Asics GEL-Kayano 会有一定吸引力

在新加坡网购,和国内激烈竞争的胜出者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当然也证明东南亚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等待挖掘

新加坡室内空调冷气普遍开得比较足,建议怕冷的同学多备件长袖外套在公司,长时间逛商场时注意冷热交替避免生病

从中国快递至新加坡我通常会选择和同事拼团 小坡岛新加坡集运

http://www.xiaopodao.com

新加坡最有特点的饮食文化莫过于食阁 (Food Court),其实有点类似于上海的大食代,但价格亲民而且还有米其林一星的神奇存在,平均一顿的价格区间在 3-7 新币,整体口味偏重。每个食阁上方都会标注 A/B/C 卫生评级,新加坡本地的习惯一般不在家做饭,大家都出去吃所以种类也还算多,不知道吃什么可以认准 Singapore Best Foods 红色标志,和国内相比关键是放心。

如果平时想吃顿大餐类似国内海底捞、小龙坎那种,平均每人大概 30-50 新币左右,评级更高的餐厅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自己在家做饭的成本其实和外面吃也差不了多少,如果居住的房子允许大炒和大煮当然可以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新加坡的菜市场比较少见可能是我没有刻意去寻找或者需求的缘故吧,买蔬菜和肉类基本都在 Sheng Siong (昇菘),FairPrice (NTUC),Cold Storage,喜欢日本食物还可以选择 DON DON DONKI,我个人很喜欢这只萌企鹅的魔性主题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078102

新加坡的便利店清一色 7-Eleven,部分大一点的屈臣氏 (Watsons) 支持支付宝 (Alipay),上面提到的 Sheng Siong 已经全部支持 Alipay

外卖大家就不要指望 GrabFood 或 Foodpanda 有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速度了,老老实实去附近的食阁按时吃饭才是正道

新增推荐 eatigo,我每个周末都会使用 eatigo 开启 5 折美食之旅

https://eatigo.com/sg/singapore/en

(1) 租房

我在租房这个环节基本上算是跳过了,刚来时建议找好房源,这边的酒店居住成本很高的。因为目前是长租在公司提供的组屋 (HDB) 内,毕竟室友都是公司自己人很放心,合同限制不多每月会安排阿姨定期打扫和保养空调等,手机银行转账支付租金也方便。回想当时刚来的 1 个月每周都跟随专业的中介校友出去找房子都十分辛苦,更不要说自己联系中介一家一家看了,说多了都是泪。这边的房产中介需要考证,据说通过率只有 10-15%,每个中介都会展示唯一的证书编号,所以不用太担心被骗,不过每个中介的态度千差万别,找到靠谱的中介能够加快找房的速度。

由于地理位置和房屋面积质量差异,下面的租房价格仅仅是一个参考区间,数字单位为新币 / 月

组屋 (HBD),普通房 600-800,主人房 1000-1200,整租 1000+

公寓 (Condo),普通房 800-1500,主人房 1200-2000,整租 1500+

房源信息可以来自于同事,也可以自己在线挑选,方法我都写在前面了,和同事咨询过新加坡租房的大致流程

看准自己喜欢的房子

看清楚合同,看清楚合同,看清楚合同,签约

签 1 年一般押一付一,签 2 年押二付一

中介费是根据实际情况由房东或者租客来承担,一般根据合约长短支付 0.5 或 1 个月的房租作为中介费

(2) 买房

虽然是否决定买房的话题为时尚早,但经历了魔都十几年房地产的上涨自然也不会错过对新加坡房地产的研究,如果你是冲着 30w 新币的组屋 (HDB) 那么找新加坡本地人结婚是最快的途径。新加坡在 2018 年 07 月 06 日 0 点开始调整了印花税,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 2-3 年内拿到永久居民 (PR) 已然不易。新加坡私人公寓 (Condo) 的价格和质量相对国内来说是有优势的,但是 1 室 80w,2 室 100w,3 室 120w 这样的价格加上印花税还是会让我们感到一丢丢肉疼,好在房地产市场涨幅长期平稳且退出机制清晰,租房市场也足够活跃,而且银行可以贷款 7 成 + 2% 左右的低利率还是足以让我们拥有奋力一搏的勇气,不用牺牲 6 个钱包。

现在无论在哪里手机的使用比重都是极高的,我自己来新加坡前把小米 6 替换为华为 P20 Pro,妻子还是用的小米 MIX2,在国内早已习惯电信乐享家 199 元全国无限流量,我们的老卡 1 个是移动,1 个是联通,来到新加坡之后选择了无合约限制价格为 29.99 新币无限流量的虚拟运营商 Zero1.sg,因为背后是 Singtel 所以质量有保障。在新加坡接收国内简讯验证码之类不要钱,双卡双待都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我妻子还是很期待 iPhone 即将推出的双卡功能,毕竟她在美国时的 iPhone5s 也用了 4 年多,被我硬生生拖入 Android 阵营实属不易。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