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以後,鄭靖頤(Harmony Tee)獲得了安永的offer,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做四大的審計師,出入新加坡CBD,這是她原本按照商學院畢業生的常規職業路徑。
一年以後,鄭靖頤決定離開四大,她要接手家族生意,開啟殯葬事業。如今,25歲的她,身份不再是審計師,而是殯葬服務企業創始人了。
2019清明節期間,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了對她的專訪,了解她年紀輕輕涉足殯葬行業背後的一些思考。
鄭靖頤
Harmony Tee
和諧殯葬禮儀(Harmony Funeral Care)創始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會計) 2016
「現在我經過中央商業區時,還是會想念這個地方。那裡的高樓、絢麗的燈光,是那麼的光彩奪目。但如果留在那裡,我的生活會跟現在完全不一樣。」
說這話的鄭靖頤(25歲)年紀輕輕,已經是壽板店女老闆。可又有誰會猜到,這個女當家入行前,是受聘於安永會計師事務所(Ernst & Young)的審計師?
鄭靖頤的祖父1963年創立復興壽板店,生意現在由第二代打理,不過到了第三代卻一度找不到接班人,於是鄭靖頤說服自己放手一試。
「剛開始時我以為我會害怕,因為小時候也相信鬼神之說。但我告訴自己要勇往直前,要去面對。因為沒試過就不知道做不做得來。」
在店裡學習了一年半後,鄭靖頤自己設立公司和諧殯葬禮儀(Harmony Funeral Care),負責與客戶打交道,由父親和叔叔打理的家族生意則主要經營進口業務,一家人還是共用同個店面。
提供現代化服務
鄭靖頤獨當一面也有半年了。她說,家中長輩都樂見她自己經營一間公司,而她也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提供更現代化的殯葬服務。
會計事務所的工作條規嚴格,跟數字打交道,凡事都是一板一眼,照章行事。相比下,做生意是跟人打交道,也要懂得人情世故。
除了要適應全然不同的環境,一般公眾對殯葬業也抱有既定成見,鄭靖頤工作上就不時有人問她:「你這麼年輕,又讀了四年大學,為什麼還來做這行?」言語間儘是對殯葬業的輕視和負面態度。

身為女生,吃這碗飯又增添另一層挑戰。加入殯葬業的員工形形色色,有的是前囚犯,有的因為在外頭找不到其他工作,三教九流的人談的話題和思維模式,鄭靖頤也得一點一點適應。
不過鄭靖頤從不覺得「靠死人賺錢」有什麼在人前抬不起頭的。她說:「對我而言這是在做好事,也是份有意義的工作。而且這個行業這麼少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投身其中,不然這個行業會慢慢凋零。」
要員工穿外套打領帶
商科出身的鄭靖頤注重企業形象,讓員工工作時穿外套、打領帶。
鄭靖頤說,她希望打造良好的文化,使員工有自我改進及讓行業進步的動力,所以也時常向他們灌輸思想,鼓勵他們做新的嘗試。「穿制服」就是其中一項改變。
「以前都穿白衣黑褲,有些人穿長袖,有的穿短袖,一點都不統一。但客戶看中我們穿著是否得體,所以我讓員工換上外套和領帶。」

「剛開始時,最年長的員工領帶也不好好打,紐扣沒扣好就要系領帶。我說這樣不行,幫他紐好紐扣,再打領帶。」
面對入行比她更久的員工,鄭靖頤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雖然跟他們聊天、開玩笑以打好關係,但她也學會該嚴厲的時候嚴厲,確保員工能交差。
殯葬習俗數不清
當初考慮入行時,有朋友認為鄭靖頤應該留在會計事務所,因為家族生意隨時都能加入。但鄭靖頤總結,入行後她反倒覺得要學的東西多,更應該趁年輕時上手。
「雖然說隨時都能加入沒錯,但五年後我可能薪水更優渥,可能也已經有了家庭。到那個時候,我又怎麼會放下安逸的生活,嘗試做我不熟悉的工作?」
鄭靖頤說,殯葬業要學的東西太多,從不同籍貫燒紙屋的習俗,到不同宗教代表誦經做法的流程,都得一一學習,有時還得在治喪處忙到深夜。
不過她也不後悔當初先接受會計事務所的聘用。「有些朋友認為我應該直接加入家族生意,但我當時已拿到事務所的聘書,不想沒試過其他領域就投入家族生意,不然我可能也會後悔。在事務所的工作讓我了解外面的世界怎麼運作,也知道其他企業的日常營運情況時什麼樣子。」

入行兩年感觸多
子欲養而親不在,鄭靖頤在入行後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
「很多時候在火化場聽到子女在告別父母遺體前最後的大哭,他們不只是因為捨不得,更多時候是因為內疚和後悔,後悔父母在世時沒有好好孝順他們。」
入行兩年,鄭靖頤說,意外身亡、嬰兒夭折,及患病而逐漸走向生命終點的死者讓她感觸最深。
「生命真的很短暫。是,要維持生計,金錢固然重要,但人生在世也應做些讓自己開心、自己深愛的事……有些事不用太執著,臨終時你不會在乎自己賺了多少錢,而是有沒有讓別人的生活和你所建立的關係變得更好。
文章轉自聯合早報20190406
原題為「俏麗審計師 辭工搞殯葬」
文:藍雲舟
圖片來自鄭靖頤個人Instagram主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