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4月27日,一副珍貴的對聯遠渡重洋回到了新加坡,這副對聯是由原籍新加坡的眼科醫生冼小川在兩年前捐贈給新加坡福建會館的。
恆山亭,新加坡最早的華人古廟,是由薛佛記於道光八年(1828年)創辦的。它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根」,也是新加坡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2年5月11日曾遭遇過一次火災,廟內碑碣匾額,幾乎全部都遭到毀壞,兩年後,該遺址被政府拆除用於土地建設。
恆山亭前的楹聯「恆德掭伯權 恩流異域,山靈鎮公位 化被中華」曾在三四十年前失去了蹤跡,流落海外,現今已重新回到新加坡。

圖源:博客/柯木林(Kua Bak Lim)
這副對聯在廟宇翻新時被拆下,之後於80年代下落不明。直到2019年11月,新加坡福建會館才得知該楹聯於上世紀70年代末被一名原籍新加坡的眼科醫生冼小川,在舊貨攤買下並且於80年代帶到美國。
在得知了這副楹聯的價值和藏在這副對聯背後深遠的意義之後,冼小川於兩年前決定把這副楹聯捐贈給新加坡福建會館。受疫情的影響,經過幾番周折之後,2022年4月27日,這副楹聯終於到達了新加坡福建會館信立路會所。
根據文物專家考證,因為這副對聯和十八世紀所用的塗料一致,所以他們猜測這幅對聯出自乾隆、道光年間,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該楹聯讓新加坡的華人能夠更深切地感受到新加坡先祖的移民歷史,它見證了新加坡人身份認同的的轉變,具有居群的移民意義和文化意義。另外,它也告訴我們社會的演變都需要一個過程,新加坡人應該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迎接新移民,讓新加坡變得更加美好和多元。

圖源:微博@洪鑫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