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新加坡的獨特氣味,你體驗過嗎?有個地方竟有本事把島國過去的氣味收藏,讓你從嗅覺勾勒出獅城的昔日風情

2021年08月05日   •   2萬次閱讀

旅遊止步的日子,在熟悉的城市裡尋訪屬於新加坡的氣味,該從何著手?

人們對氣味的記憶夾帶著相關的聲色氣場,定格在特定時空里,停留在某個人生記憶點。新加坡是多元種族文化大熔爐,嗅覺上有很好的體驗。複雜的氣味那麼本土又那麼異域。

芽籠榴槤飄香。(攝於防疫措施收緊前)

氣味無聲無色,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確實實存在,悄然充滿整個空間。旅行講求感官全開的全方位體驗,味道是重要的環節。

最擅長滿足旅客的國際酒店,都精心設計出各自的品牌氣味。在不同城市踏入同一品牌的酒店,熟悉的氣味撲面而來,讓你不經意間對整體氛圍留下獨特印象。度假勝地的水療中心也有各自的精油味,不同的香薰體驗鋪設平靜放鬆的心情,瞬間把心情轉入度假模式。

鋪天蓋地的地毯與毛氈散發不同的布料氣味,童話中的魔毯世界又是什麼味道?

旅遊止步的日子,在熟悉的城市裡尋訪屬於新加坡的氣味,又該從何著手?

樟宜尾鹹鹹的海水味,福康寧山上草木植物的淡淡芬芳;陽光下曬乾衣物被單的溫暖清香,大雨沖刷後柏油路交織著潮濕土味的熱帶氣息。歲月長河中悠悠沉澱的古老味道,尋常街巷間隱隱瀰漫的人間煙火。牽動人心的嗅覺感知豐富多元,構成五味雜陳的複雜印象。

氣味藏在博物館裡

勾起集體回憶的各種氣味,沒有白紙黑字記錄,無法用語言文字形容,沒有照片留跡,也無法用手機來捕捉。

1990年的新加坡河水與清理新加坡河紀念金幣。

認真搜尋相關資料,才發現新加坡國家博物館居然有本事把氣味收藏展示。常設展廳新加坡歷史館數年前翻新重開,強調沉浸式概念,利用多媒體設計與互動性裝置帶動訪客,營造多元感官體驗。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嗅覺元素,包括為特定展區納入背景氣味如雨後的清新、下午的茶香,以及配合展品設置關閉式的氣味站,拉開抽屜就能聞到相關氣味,如香灰莉木開花的香氣,以及數十年前新加坡河的臭味。

花香茶香還容易理解詮釋,但屬於上世紀的新加坡河的異味?新聞稿上列出的調香材料包括:海藻、海水、青苔、臭蛋、熱帶水果、汽油、垃圾、污泥。

為此專程上門尋味,卻發現防疫期間一些需要觸碰的互動性裝置暫時關閉,只看到展櫃里一小瓶清河運動之後的1990年新加坡河水,聞味抽屜不得拉開。

不由得有些懊惱。此前曾多次到訪,竟完全略過這個聞味設置。也從而自我反省,旅遊中習慣性地以視覺為主導,要在最短時間內把最多的信息盡收眼底,沒時間細看的拍下照片帶回家慢慢消化,忘記了五官當中還有重要的其他功能,世界上還有手機無法收藏的精彩。

氣味無法以任何形式保存,卻在你不知不覺中悄悄留下印象。時過境遷後偶爾遇見,或在某個節點上突然想起,氣味記憶夾帶著相關的聲色氣場,在腦子裡清晰浮現。

經歷過舊時新加坡河的人,誰能忘得了污濁河水曾經的濃重氣味?氣味專家列出再多的聞香詞彙,都不足以形容出河水的刺鼻味道。

小時候常跟著祖父到這一帶走動,站在河畔看著滿滿的駁船與苦力上下貨物。濃烈的河水汽味鋪設基調,河面上駁船、木板、貨物、汗水,以及河畔老店與運輸工具的各種氣味,還有忘不了的河畔美食,混雜交織成一幅濃濃生活味的河畔風情畫。

污染的河水長期瀰漫的特殊氣味,習慣了不覺得難聞,以為那就是新加坡河本來的味道。直到清河工作完成之後,站在同一個角落無色無味,才明白何謂乾淨河水。曾經的氣味連同相關的聲色、溫度、活動、情感,從此定格在特定時空里,停留在某個人生記憶點。好不容易把它清理消除,又跑到博物館努力尋找。

氣味跟著時代改變

其實氣味無所不在,難以剔除。踏出博物館外,四周圍深深呼吸,閉上眼睛也能分辨出來到了哪個角落。

街區里的氣味不會消失,只會隨著城市的變遷悄悄改變。中學時期舊校舍就在小坡一帶,在城市氣息中度過最美好的年代。國家博物館前方曾經是大片草地,周邊大樹林立,今天的新加坡管理大學建築營造綠色氛圍,公共空間保留了城市綠意,細察草坪並非天然草地,瞞得過眼睛,騙不了嗅覺。

周邊曾經的舊國家圖書館、MPH書店,以及勿拉士峇沙路上成排的英文書店,教科書、二手書、漫畫、雜誌,新舊書刊各有不同的氣味,不一樣的紙墨質地與印刷品,聞味與橋北路上的華文書店迥異,比起百勝樓和後來的新加坡國家圖書館,也是不一樣的書香。

不一樣的書店有不一樣的書香。

印象最深的是附近的戲院,清晨從奧迪安戲院路過,門縫中流瀉出絲絲冷氣,夾帶著午夜場的殘餘氣味。舊式電影座位、冷氣系統、kacang puteh的零食氣味,隨冷風撲面而來,仿佛也暗暗呼吸了看電影的快樂。

老地點重蓋新樓,老建築保留翻新,都換上了其他氣味。就連校舍本身,變身為今天的讚美廣場之後,同樣的地磚、牆面、門窗,聞起來已是不一樣的時空。走在同樣的角落呼應著記憶中的草地與球場、黑板與粉筆、木階梯與木桌椅,學堂氣息已被餐飲場所的酒味菜香取代。

四馬路觀音廟,少了人潮仍瀰漫著化不開的氣味。

四馬路的海味乾貨店氣味濃郁。

沿著放學逛街路線,要走到四馬路一帶才找到當年的味道。觀音堂門口路段改成步行街,少了汽車廢氣,而香火更旺。無數個特別日子跟著母親點香拜拜,熏得眼睛都睜不開來,回家每一根頭髮都是濃濃的香火味道。直到今天即便是疫情間不開放的時段,門口依然瀰漫著化不開的氣味。更特別的是隔鄰的克里斯南印度廟(Sri Krishnan Temple),門口的大香爐同樣是香火鼎盛,隱隱又融入了印度廟的氣味。

克里斯南印度廟,融合大香爐與印度廟的氣味。

步行街上攤販羅列,售賣香燭、鮮花,提供解簽、算命等服務,增添不同的人間氣味。對面的組屋有兩層店面,除了售賣香燭佛具,還有多家海味乾貨商店。林林總總的蝦米、魚乾、瑤柱、香菇、草藥等等擺滿每一個角落,穿過走廊間濃味襲來,說不出是咸香還是腥臭,想起小時候祖母辦年貨的氣味。

氣味打造街區特色

尋找昔日氣味,沿著橋北路走下去來到甘榜格南,國家文物局最近與七家老字號店鋪合作推出「老店鋪文化站」,可作為最新打卡參訪路線。

回教徒朝聖用品店V.S.S. Varusai Mohamed & Sons,專賣旅途中使用的行李箱、雨傘、錢袋等等,也售賣各種香薰與香精。一瓶瓶的不同香味,交織著各種生活用品的氣味,勾起多年前遊覽土耳其大巴扎的回憶。

Kazura Aromatics專賣各種阿拉伯香精製品。

瓶瓶罐罐的中東香氛,勾起土耳其大巴扎的回憶。

Jamal Kazura Aromatics專賣阿拉伯無酒精香精製品,店內擺滿了各式香氛與容器,精油與香料來自世界各地,調製成上百種天然香氛,瀰漫著木香、花草、森林、藥草等等的複雜氣味,仿佛走一趟異國香料之旅。

隔鄰的拉茶店Bhai Sarbat也是參與老店,飄來錫蘭茶與煉乳的香甜,走近還能聞到沖泡器皿的老店味道。參與計劃的還有三家老字號巴東菜,而街區里的美食更非獨沽一味,一家家走過,中東餐烤羊烤雞味道,地中海的乳酪奶香,印度式的煎餅與羊肉咖喱味道,麵包剛出爐的香氣,甜品糕點的椰漿與甜味奶香……不須進店已飽聞風味。

老店鋪計劃中唯一由華人經營的是「新興泉記」裁縫貿易店,店外展櫃里擺著拉鏈、花邊、紙芯線、剪刀、算盤等等,推門而入有一種七八十年代傳統裁縫店的味道,繽紛羅列的針線、布料、拉鏈、彩帶、紐扣,仿佛走近媽媽的針車,親切的家的味道。

「新興泉記」裁縫貿易店,推門而入有一種七八十年代傳統裁縫店的味道。

新興泉記有傳統裁縫店的味道,想起媽媽的針車氣味。

甘榜格南一帶早期布店林立,小時候經常跟著母親到這一帶買布。今天走到阿拉街還能聞到熟悉的布料氣味,絲質品的清涼、棉布的柔和、紗麗的飄逸,混搭著地毯店濃烈的羊毛毯氣味。心情也跟著五顏六色的布料,鋪天蓋地的地毯與毛氈,飄到童話中的魔毯世界。

氣味凝聚生活氣息

人們常說新加坡是多元種族文化大熔爐,嗅覺上有很好的體會。複雜的氣味那麼本土又那麼異域,穿過小印度街巷,長期瀰漫著一股特殊氣味,無比熟悉卻又了解得那麼少,日常的賣菜攤販與尋常的雜貨店裡都有不一樣的味道,沒見過的蔬菜瓜果,叫不出名稱的香料草藥,都是街頭博物館的趣味素材。

大型百貨公司Mustafa有獨屬於自己的個性,從香皂牙膏到超市食品,氣味明顯迥異於一般商場;小小的街角小檔與便利店也有難以細述的多元,五花八門的糖果、零食、文具、報刊,在緊湊的五腳基或小店空間裡密集羅列。節慶期間印度廟飄來特殊的香料、鮮花與食物氣味,夾雜著獨特的聲色活動,更是難忘。

小印度的香料攤位。

華族特色的牛車水,傳統的籍貫美食、肉乾香味、糕餅甜點、茶葉、藥材等等,都還能找到,但混入了更多大江南北的氣味,東北菜的麵餅與燉菜濃香,川式的辛香麻辣嗆味,串燒與火鍋飄香,改變了牛車水的基調。

同樣新移民聚集的芽籠又是另一番氣味,少了地鐵站或商場之類的人潮聚集點,店面分散在街道各個角落,核心路段以榴槤攤販最為突出,入夜燈火明亮熾熱,映照著榴槤的獨特香氣,疫情前現開現吃,高朋滿座,開車路過都能聞到陣陣飄香,在新移民氛圍中飄蕩濃濃的南洋情調。

來自各地的移民與客工,為各自的生活場所注入家鄉的氣味。黃金大廈的泰國情調,柏齡大廈的緬甸特色,幸運商業中心的菲律賓氛圍,歷經歲月沉澱勾勒出各自的範圍,客工一批批來來去去,氣味卻留守在同樣的空間裡,融入為城市的一部分,在各自的角落裡凝聚成濃得化不開的家鄉味。

就連臨時搭建的建築工地與宿舍,都有異鄉的特殊氣味。疫情前入夜在住家附近散步,路過圍起的建築工地,鋼筋鐵骨的建材氣味中透出奇特的飯菜氣味,惹人揣想牆內的客工餐桌。一牆之隔是兩個不同世界,絲絲飯香偷窺了牆內心情。疫情暴發後避開工地路段,客工新聞卻擺上了台面,想起一次次無心邂逅的獨特菜香,似遠而近,心頭湧起莫名的辛酸。

文/攝影:黃匡寧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