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國家和地區實行飲料容器退費制後,空容器歸還率增加至80%。國家環境局和永續發展與環境部正在制定一套適用於我國的類似制度,消費者日後購買飲料時得支付一筆小額押金,待歸還空容器後才能取回款項。
我國日後會落實一套飲料容器退費制(Beverage Container Return Scheme)的法律框架。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上個月帶領新加坡固廢管理及循環協會成員,到澳大利亞雪梨考察當地如何處理和減少包裝垃圾,包括實地了解新南威爾斯州的容器押金制。
她昨天(5月30日)在面簿貼文說,一些國家和地區實施退費制後,當地的空容器歸還率高達80%,我國會吸取這些海外經驗,設計出一套既具成本效益又適用於本地的制度。
許連碹也在貼文中分享考察成果,包括通過有效的公共教育運動,讓公眾清楚知道哪些飲料容器能夠回收。另外,消費者回收物品的習慣不同,當局除了設置回收機,也應通過收集站等更多回收途徑,為消費者提供更大便利。
當局也能藉助科技,例如讓消費者通過手機應用查找最靠近的回收站位置。負責回收運作事務的業者也能獲取最新信息,及時清空回收站。
環境局自2020年就已開始針對退費制徵詢飲料供應商、回收業者和公眾等利益相關者的意見。我國原本計劃今年公布制度的法律框架,並於明年正式落實。不過考慮到退費制運作複雜,政府因此還在檢討是否如期在明年底前推出。
許連碹說,當局會繼續徵詢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包括在下來幾個月展開公眾諮詢,確保我國能制定合適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