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 19 世紀,這個與馬來半島分離的島嶼對任何國家都不感興趣——它甚至沒有足夠的淡水。然而,在上個世紀初,英國人決定在那裡建立自己的海軍基地。二戰初期,新加坡是英國海軍在亞洲地區的據點,但人口非常貧乏。

新加坡,1968
1959年,李光耀出任總理,將國家帶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那時,新加坡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已經在 1965 年完全獨立。
50 年代中期,新加坡的犯罪率非常高,政府決定從根本上改變警察的構成。如果在此之前,主要是馬來血統的公民負責秩序,那麼在他們開始被華人積極取代之後。這導致了不滿甚至衝突,但首相嚴格遵守了選擇的路線。並且為了避免新警察與有組織犯罪合併,他們的薪水已經大幅提高,並且對犯罪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所以新加坡在生命安全方面排在東京之後第二位。
60年前新加坡的腐敗程度超過了所有可以想像的指標,但總理決定將其根除在萌芽狀態,因為他明白,如果官員腐敗,經濟發展是不可能的。在這裡,政府也開始用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行事——公務員的工資大幅增加(與頂級公司經理的收入相當),媒體讓公民相信為國家服務的榮譽. 但與此同時,通過了極其嚴厲的反腐敗法律,並得到嚴格遵守。

沒有任何私人關係(甚至是與國家元首的親屬關係或友誼)使腐敗官員免於長期監禁。社會發展部長被賄賂 300,000 美元,在與總理談話後自殺。高薪確保了法官的廉潔 - 每年超過一百萬美元(2019年)。
但是戰勝犯罪和腐敗並不能保證經濟的發展——發展我們自己的工業和高科技產業是必要的。李光耀能夠及時發現自己在變化的情況下的方位。對外國投資。每個潛在投資者都被分配了一名特別官員,他試圖為他的客戶創造最有利的待遇。外國人開始積極投資新加坡的經濟,稅收優惠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這一點。
1973 年的石油危機為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該國專注於煉油,同時從根本上實現了海港的現代化。再加上來自國外的資金流動,這導致了失業的消除。與此同時,政府取消了電視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的關稅——由於製造公司的破產,它們在該國的生產很快就停止了,解放的雙手(和腦袋)很快在電子產品中得到了應用。
在同樣的 60-70 年代,發生了教育改革。許多以本國語言進行教學的學校都被翻譯成英語,國家開始斥巨資將學生送到世界一流大學學習。現在,現代新加坡的科技奇觀已經綽綽有餘,其中一個當之無愧的就是科技大學的建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學樓
1980年代,通過了一項專門的信息技術計劃,所有國家機構都配備了一流的計算機設備,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出現,國家成為高科技的領先者。現在,世界領先的 IT 公司開始積極投資該國的經濟。新世界以外的第一個微軟辦公室就是在新加坡開設的,現在最大的谷歌總部之一就設在這個州。
1990 年代的標誌是政府轉向醫學和製藥業。大量投資也使該州成為該領域的世界領導者。醫學領域最重要的創新是世界上首次引入醫療3D列印技術。外國投資者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國的藥品注射換取免稅,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年薪可超過十萬美元。
金融福利推動了建築和建築的發展。遊客開始積極前來觀賞現代世界的奇觀。這導致了酒店的繁榮和新的遊客湧入。

新加坡夜景
該國的另一個標誌是人工和天然植物公園(前者與後者幾乎沒有區別),它們總是吸引遊客和當地居民。而新加坡煉油廠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煉油廠之一,而且外觀也非常吸引人。
該國不斷增長的人口導致了另一個技術奇蹟的出現 - 創造了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物的「大塊土地使用權」技術。新加坡的新區正在過去被海洋占領的領土上建設。此外,製造人工島的材料(碳纖維和石墨烯)能夠抵禦最大的自然災害。
我們能否重蹈新加坡的覆轍?
新加坡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從一個貧窮國家轉變為世界上最發達、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之一的歷史開始被稱為「新加坡經濟奇蹟」。許多國家的居民夢想自己的國家達到同樣的發展高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國能否重蹈覆轍?顯然不是,因為我們的領土比新加坡的面積大萬倍。人口多10億倍。我們有不同的傳統、文化,我們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因此,要創造我們自己的「經濟奇蹟」,就必須走自己的路,為此我們需要自己的國家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