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兀蘭居民申訴,四樓住家24小時被蚊轟襲,一個月打死超過100隻。
一家三口住在兀蘭彎第782E座4樓的張太太(53歲,家庭主婦)近日聯繫《新明日報》,指這一年多來該處的蚊子越來越多,家裡甚至24小時都有蚊子的蹤影,就連沖涼、上廁所期間都忙著拍蚊。
她受訪時說,購下新組屋後,大約7年前搬入,初期並無此問題。

張太太擔心組屋外的棕櫚樹容易積水。
「組屋四周的棕櫚樹之後越長越高,這兩年已有四五層樓高,樹葉也變得稠密,加上樓下綠化區的植物葉子,不知道是不是因積水而導致蚊子滋生。」
她說,當局雖然派人來修剪,但是隔了不到兩個月,葉子又長得密密麻麻的。

張太太指住家24小時被蚊襲。
「家中長期備有驅蚊油和電蚊拍,每天忙著跟蚊子搏鬥,一個月至少能打死100隻。」
她大約6個月前聽說區內有數起骨痛熱症病例,而樓下就是幼兒園,一些小孩也常被蚊子叮。
根據環境局網站資料,兀蘭彎目前並沒有骨痛熱症感染群。
此外,居民也擔心鳥患、高樓拋垃圾等問題。
張太太說,住家窗戶、走廊離外面種植的棕櫚樹只有約一個手臂的距離,若樹上滋生蚊子,很容易就飛進家裡。
「我近期都把廚房、廁所的窗戶關緊,但仍有少數蚊子飛進來。」
她也說,樹上的鳥有時會飛到窗台大便,烏鴉叫聲也擾人。
「棕櫚樹的葉子稠密,樓上扔下的口罩、拖把柄、紙巾等也會累積在樹上。」
環境局回復詢問時說,當局去年9月13日在兀蘭釋放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黑斑蚊。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黑斑蚊和雌性黑斑蚊交配後,產下的卵不會孵化,有助抑制黑斑蚊數量。
在釋放雄性黑斑蚊前,當局也挨家挨戶分發小冊子,在社區張貼海報、布條,提高居民意識。居民可以在當局釋放雄性黑斑蚊前,關上門窗。
發言人也說,目前兀蘭區的雌性埃及黑斑蚊數量有減少的趨勢,但居民還是要繼續保持警惕。
當局人員上個月23日於兀蘭彎一帶做蚊蟲檢測,包括第782E座組屋的棕櫚樹在內,並沒有蚊蟲滋生。
「若有骨痛熱症傳播風險增加,當局會在受影響組屋區和公共區做檢查。同時也會提醒市鎮會加強清潔,並安排滅蟲人員採取必要的害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