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圖:一段親密關係一旦進入危險階段,是有跡可循的。(網際網路)
作者 盧麗珊
全球每天有超過200名女性被蓄意殺害身亡,超過一半以上是遭伴侶殺害。在美國,有一種病也被稱為「流行病」(pandemic),那就是:家庭兇殺案。
新加坡是全球排名第二最安全的國家,日本第一,但是今年前三個月卻接連發生了類似的命案。兩宗案件性質都一樣:親密伴侶中的女性被殺害,而且都在公共場合發生。
今年2月10日,淡濱尼21街組屋樓下42歲女子遭45歲前夫活活捅死,前夫行兇後墜樓身亡。不到一個星期(16日),裕廊東組屋又有35歲男子將34歲前女友捅死。

今天2月16日,裕廊東組屋樓下有女子遭前男友持刀多次猛捅胸腹,浴血倒地。(新明日報)
去年1月3日,我們還沉浸在跨年的喜悅以及神秘肺炎病毒的疑團中,盛港一個48歲澳洲籍丈夫將43歲妻子痛毆兼揮刀致死,之後還把寵物狗丟到樓下致死。

盛港謀殺案中的被告保羅(紅衣者)被警方帶走。(海峽時報)
即使新加坡的蓄意謀害案件占世界排名最低,我們也間接是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之一:2017年數據顯示,每10萬個人口只有0.2宗個案,然而少不代表沒有,這些血腥案件一宗都嫌多。
它最大的隱患是發生在百姓家中,這些行兇者的行為是否有跡可循,行為的模式先前是否有危險信號,殘暴的行為是否可以避免?
帶著滿腹疑問,我們再看看全球的數據和世界領先犯罪學領域的研究。
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在2019年發表的數據,2017年全球有8萬7000名女性被殺害。

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17年全球有8萬7000名女性被殺害。(UNODC官網)
上述數據是經記錄在案而且造成死亡的個案,導致傷害的案件並無記錄在內,這意味著其真正數據在任何一個地方都還要更高。 在每個國家的所有謀殺案中,兩大類分別為:
男性殺害男性的暴力對峙事件;
「親密伴侶兇殺」或是我們慣常稱之的「情殺案」。
所有案件中超過90%的加害者都是男性,但是男性也占受害者的80%。
然而在親密伴侶兇殺案中,受害者卻高達80%是女性。女性殺男性的情殺案比例相對較少,這意味著男性在親密關係中對女性的潛在危險性。

示意圖:在親密伴侶兇殺案中,受害者有高達80%是女性。(網際網路)
英國知名犯罪學學者珍妮史密斯教授在英國大學教授公共安全和犯罪學,研究重點是家庭兇殺案。她也培訓警員和專業人士辦案時該注意的信號和風險,並致力研究如何防範案件的發生。
她在2021年出版的新著「In Control: Dangerous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end in murder」(暫譯為,奪回主控權:危險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導致殺害事件)列出家庭「毒性關係」中的八個階段。

In Control: Dangerous Relationships and How they end in murder。(網際網路)
這不但成為業界,包括警界、輔導者、醫療業者等,高度認同可辨識的信號,也有助普羅大眾理解危險關係的性質和升級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和親友的安全。
當這些步驟或危險「紅旗」出現卻沒有得到雙方的認知、理性解決或旁人從中調解和制止的話,「毒性關係「的八個步驟會逐步加劇,最終可導致殺害事件。然而,也有人一生維持在八個步驟中的某一階段,長久忍受著身心的折磨和滋擾。
史密斯教授是警察出身,積累豐富的前線辦案經歷才轉而從事犯罪行為的學術研究,歷時30年。
她列出伴侶關係中三種現象是「萬惡之源「:
強制性的管控(coercive control)
家暴(domestic abuse)
跟蹤纏擾(stalking)
這是一切相處中矛盾的開端,也是八級之首:長期反覆的強制性管控和纏擾。

示意圖:跟蹤糾纏。(網際網路)
第二級是極快和極短的情況下,被一方要求將關係穩定下來。例如,很快發生親密關係,或訂婚或結婚,或快速得到家人或朋友的認可。這尤其發生在擅於管控對方的一方身上,就猶如進入一個新的合約關係一般,能夠合理化「一切都是為你好「管控行為模式。換句話說,來得太快,似乎好得太快的關係都得有所警惕。
第三級是「管控成自然」:將先前兩級的管控關係變成習慣,化為日常;如果對方能夠欣然接受,這一切就能持之以恆,維持起碼的和平。有些人的第三階段維持三周就關係宣告破裂,受控者逃之夭夭,有些則長達一生至死都活在這樣的管控中。
第四級是「產生變數」:「當上述關係出現變數時,原有的被控和管控者的關係會產生矛盾,例如感情生變、出現第三者、分居、面對經濟壓力、退休、疾病或者懷孕等。
進入第五級所能辨識的信號是利用一切努力去恢復原有的關係。例如,號召家人朋友的憐憫和支持、向對方哀求、哭訴、暴力脅迫或威脅自殺等。如果此時出現威脅自殺的行為,下一步就可能直接跳到終極的第八級的謀殺伴侶的階段,非常的危險。

示意圖:謀殺。(網際網路)
然而一般上來說,第五階段是「升級「:它會維持一段時間,管控者會窮盡努力收復失地,重振雄風(不過也可能是女性要恢復管控對方),回到第三級別的「穩定「關係,或者關係破裂,管控者去尋找另一個目標去開啟下一輪的第一階段。
當然如果沒有好轉就會升級到第六級,也就是「思想改變」,此時思想(認為挽救無望)會改變,行為也會出現異常,例如開始收拾東西,心中也決定以何種激烈方式解決問題。
第七級是「籌備」,學者引述一個著名個案以說明,一對結婚超過50年的老夫妻兒孫成群,生活看似無憂無慮,其實妻子一直習慣丈夫的專橫和擺布,然而有一天,丈夫在家中把妻子殘暴殺害後自殺。
原來不久前,妻子生病後嚴重干擾丈夫生活中慣常的秩序,妻子也開始頂撞他和有所不滿,醞釀期間丈夫悄悄分配財產,妻子向孩子念叨婚姻走不下去,然而這些危險信號最終還是沒有被家人發現以防止慘案的發生。

示意圖:婚姻關係冷淡出現矛盾。(網際網路)
當一到七級的信號一再出現和升級,最後就是悲劇的發生。
史密斯教授例舉一個案例,即使該妻子瑞雪爾在丈夫身上發現八個階段的逐一升級,她依然來不及扭轉家庭悲劇:她最終被丈夫用槍掃射卻離奇保命。丈夫行兇後自盡身亡,他們16歲的獨子在事件後自殺身亡,可見影響深遠。
學者的研究所得,印證每天慘烈發生的命案。
對我們常人而言,對其有所認知,將有助一段關係長遠和健康持續下去,讓它建立在互信、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一旦出現上述危險信號,就要有勇氣去進行切割,遠離「危險分子」和「毒性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