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標誌性瀕臨滅絕的街頭食品現在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地位

2021年03月08日   •   9405次閱讀

一些文明用藝術或書籍記載他們的過去。其他人則通過民間傳說口述歷史。在新加坡,有關東南亞一個卑微的漁村如何演變為繁華的現代都市的傳說經常出現在其小販中心的一勺胡椒豬肉排骨湯或一口煎雞蛋面。

在整個城市裡,無處不在的露天食品綜合店裡堆滿了壁櫥大小的攤位,這些攤販由小販操縱,他們從海南風格的雞肉到Peranakan叻沙(檸檬醬)都做飯和出售。對於遊客來說,小販中心似乎就像是大型美食廣場:順著鼻子走或走最長的路線,然後花幾新加坡元買一盤可口的鬆餅,在共用餐桌上享用。

對於新加坡人來說,小販文化不僅僅是一頓美餐。這些食品中心是受人敬愛的機構,體現了該國的大熔爐文化,那裡是華裔,印度裔和馬來裔血統的聚集地,旨在提供或品嘗美味的食物。

小販在新加坡生活中如此重要,以至於該國最近成功開展了一項運動,將這種做法列入202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單。像更知名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地名稱一樣,點頭活動促進並保留了特定地區不可或缺的脆弱文化,傳統,技能和知識。

自2003年以來,無形資產清單已經認可了本土的音樂風格,節日,手工藝品以及(當然是)食物。為實現這一目標,各國提名並推廣其文化習俗,然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權衡中國皮影戲或阿根廷皮影戲探戈值得一看。

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街頭美食進入榜單的原因,以及令人高興的小販場景與年輕國家一起演變的原因。

新國家的成長之痛

當英國人於1819年在當時稱為Singapura的新加坡首次建立貿易站時,馬來土著人口徘徊在1,000左右。到1830年代,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大多數是男性)移民到這裡從事種植園和碼頭的貿易和工作。他們加入了從事建築或參軍的印第安人。所有這些使該島的人口增加了十倍。

這些工人需要快速,豐盛的飯菜,催生了流動的小販,這些小販從本國出售舒適食品,包括麵條,咖喱,肉串。小販抬著籃子在肩膀上保持平衡,或推著裝有爐子的推車,小販在鎮上兜售熱食,並停在各種移民定居點。

「小販(通常是馬來人)會把花生醬帶到華人社區,就像中國麵條人會出現在印度占主導地位的飛地中一樣。對不同文化和傳統食物的這種接觸催生了新加坡美食,這是來自所有三個主要人群的配料和烹飪技巧的混雜。

到20世紀初,小販的湧入在萊佛士坊附近的商業區和新加坡河沿岸的華人聚居地造成了街道擁堵。Rochor-Kallang河周圍商店裡的行人走廊已被企業和客戶所困擾。「過去,小販在未鋪砌的街道上漫遊。後來,他們往往聚集在路邊,經常在戶外用可移動的手推車和貨物聚集。」

不幸的是,人滿為患使得難以保持適當的衛生。丟棄的剩菜吸引了齧齒動物和蟲子。缺乏自來水導致衛生狀況不佳。為了組織小販,市政府在1922年至1935年之間建立了六個臨時有遮蓋的市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占領者允許小販繼續在這些庇護所中消費。

戰後,失業率很高,許多公民轉向小販。但是,這種做法在英國於1965年獲得新加坡獨立後才真正興旺起來。該國正走向工業化道路,但存在一個公共滋生問題:廣泛的棚戶區和貧民窟以及25,000多名流落街頭的小販。 。

為了解決住房短缺問題,新加坡政府在擁擠的市中心之外建立了更多的「新城鎮」。每個社區之間都有步行距離之內的高層建築,學校,診所,公園,警察局和小販中心。許多街頭小販被安置到這些居民食堂,而其他一些小販則在工廠附近,港口和市中心的小販中心被提供了空間。「隨著新加坡的工業化,人們需要便宜又有意義的食物,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做飯」。

多元文化的融合與現代化

為了容納新加坡的多種族人口,政府確保市場和小販中心包括馬來人,印度人和中國攤主,從而幫助這個城市國家變得更具包容性。「小販中心很可能是第一個地方,人們會嘗試另一個[族群的]食物」,建築和城市歷史學家慈健麗的作者說,在新加坡早期的小販。他們向所有人開放。您可以品嘗清真食品或嘗試印度美食,並結識不同的文化和宗教。」

雖然居住區的小販中心是基本的,不張揚的露天美食廣場,但中心城市的小販中心卻常常是迷人的或歷史悠久的。當地人和遊客可以在勞帕薩(Lau Pa Sat)的char kway teow(炒平米粉)中挖掘,坐落在一座維多利亞式建築內,鐘樓上裝飾華麗,或者在芽籠士乃市場(Neylang Serai Market)嘗試nasi lemak(多面椰子飯),傾斜的屋頂和幾何外觀裝飾模仿了古老的馬來人建築。在海邊的東海岸瀉湖美食村,顧客們在開放式小屋中的沙地上享用小吃,周圍被鬱鬱蔥蔥的美化環境所包圍。

這就是2019年新加坡國家遺產委員會將小販們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原因之一。「這不僅僅是小販及其食物,」參與該活動的Seetoh說。「這與政府的角色,私營部門的角色以及人們對此的親和力有關。」

Seetoh於1998年創建了一種叫作Makansutra的小販米其林指南(「 makan」是馬來語中的飲食),該指南使用筷子而不是星星給食品攤位評分。在一個有多家攤販的繁華中心中,Seetoh的支持可以將麵條男人或沙爹女人帶到當地。他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這一名稱將提高全世界小販的地位。

保護小販遺產

儘管如此,對新的小販而言,挑戰依然存在。勞動力成本上升了,因為該領域所需的長時間和體力勞動推遲了年輕,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隨著老齡小販的退休,他們的家庭中很少有人願意拿起他們的小鏟子。由於沒有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一些攤位及其食譜可能會滅絕。

歷史學家和美食家希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將有助於提高小販的地位,並激發新廚師加入競爭。泰說:「我們需要尊重我們的小販。」 「我們需要將它們放在基座上,並使它們成為我們當地的文化英雄。」

2020年,新加坡政府啟動了新的學徒制和孵化計劃,向資深小販支付薪水,以教育他們如何使用新手。新手小販在第一年左右也可以獲得大幅折扣的租金。在未來的幾年中,新加坡人可能會開始注意到攤位後面更多的新鮮面孔,並用他們的食物講述一個不同的故事。

孔說:「就像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小販中心在50年前不存在一樣,它將繼續發展。」 「我們今天沒有理由使小販文化僵化。但是,我們會很好地挖掘其本質,並保留非正式的就餐,社區聯繫,多元文化融合以及所有人共享的機會。」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