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賜予的精神力量——梁巧珍專訪

2022年12月08日   •   2萬次閱讀

▲梁巧珍

第一次見到戲劇界和舞蹈界前輩梁巧珍,馬上感覺到她那股火力充沛的激情。她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滔滔不絕的說話,不像是位已經是82歲的人。梁巧珍是新加坡少有的舞蹈、話劇、電視劇、歌唱集聚一身的四棲演員。演出戲劇家林晨導演的戲、參加音樂家李豪指揮的聲樂演唱,和舞蹈家黃天能合作多次。哪裡來那麼大的衝勁與活力?也許就是因為從小遭遇逆境,反而激勵了這個窮苦的孩子,擁有積極心態去面對困難,把握一切機會尋找她的生命意義。

母親在梁巧珍年幼時不幸逝世,父親為三餐奔波。家裡沒有玩具,能量滿滿的小女孩,經常跑到住家附近天福宮旁邊的八角樓,這個地方是當時的崇福小學。在那裡,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恩師:顏寶英。年僅13歲的梁巧珍在天福宮的天井看著顏老師教導一群小朋友學習舞蹈。輕快的音樂、優美的舞姿,她感到很有興趣,但只能遠觀,無緣參與。直到有一天,顏老師注意到這位常在遠處靜靜看著排練的女孩,就問她是否有興趣參加。「可是,我是養正小學的學生,可以參加崇福學校的活動嗎?」想不到顏老師給她一個令她興奮不已的答案:「當然歡迎你呀!」在顏老師的循循善誘下,開啟了梁巧珍的舞蹈人生。第一個參演節目是在快樂世界體育館為南洋大學籌款的晚會上呈獻的《荷花舞》。不久後,又參與了工商校友會為南洋大學籌款的演出,扮演的是《採茶撲蝶》里的採茶姑娘。

梁巧珍得到嬸嬸的幫助,寄住在她家,便從養正小學轉到南洋小學就讀。這個新環境,也是小姑娘生命的轉折點,給了她之後進入了南洋女子中學校的機會。南中教會她樂觀開朗,領略讀書的樂趣。求學時,梁巧珍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二位恩師:李豪。李豪老師看她有音樂天賦,於是就邀請她加入李豪合唱團。更重要的是,李豪老師也告訴她,人生難免有不如意的時候,遭遇挫折時要有化解能力,衝破障礙,繼續向前。後來她因為在人民協會文化組擔任主任,工作忙碌,向李豪老師請假。一直到1985年,李豪合唱團應中國音樂家協會邀請到中國北京、廣州、上海、武漢等巡迴演出,她才重新歸隊。李豪老師給她的任務是擔任馬來組曲的領唱,並教導大家表演唱。「李豪老師愛護學生,給我這個機會隨她萬里行,不止讓我在藝術上有長進,發揮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讓我體驗到文化交流的廣闊天地。」

▲李豪老師見梁巧珍(前排左四)有音樂天賦,邀請她參加李豪合唱團

走進藝術劇場

梁巧珍在1961年參加新加坡藝術劇場林晨導演的《女子公寓》。藝術劇場當時有和她年齡相仿的青年,更有許多資深的導演、演員、設計人才,人人滿腹知識而恢廓大度,團隊精神濃厚。濃濃的團隊精神,同心若金。在這裡,她參加活動前後十七年。梁巧珍在藝術劇場遇到了她人生中的第三位恩師:林晨。她的第一個戲是1961年演出的於玲編劇、林晨導演的《女子公寓》。梁巧珍回憶道:「林晨在排練場上那種為著培養演員而完全專注的精神,就像黑夜裡的火炬,令人崇敬。他給演員分析劇情、戲劇情境。林導讓演員根據他們對角色的理解走台位和演戲。如果有不妥的時候,他才會給建議。這種方法,演員成長得更快。」

接下來幾年,只因有新的機緣,梁巧珍在舞蹈界活躍起來。

南洋女中的學姐吳素妮1957年從英國學成歸來,在聖安德烈教堂二樓開辦芭蕾舞班。她跟著堂姐梁國輝去看熱鬧。吳素妮老師認為梁巧珍頗有天分,在1958年成立新加坡芭蕾舞學院時,讓她只需繳交半價的學費學習。至今梁巧珍仍舊十分感激這位引她入門的恩師。第二年,當時年僅19歲的她,被一位貴人推薦,參加了由人民協會主辦的青年領袖訓練班。同年,梁巧珍受邀在南洋大學學生演出、為南大籌款的小舞劇《阿里與法蒂瑪》擔任編導與女主角。翌年《阿里與法蒂瑪》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國際之夜」,改名《幸福的戒指》重演。在文化部郭顏開主任的幫助下,請了Zubir Said(新加坡國歌作曲者)為舞劇作曲,大大提高了演出質量。

「人民聯歡之夜」點亮舞蹈火種

「原本我在人民協會文化組工作,卻在不久後便調到文化部,在郭顏開領導的文化活動組擔任組織秘書。郭顏開南洋大學畢業後加入文化部,在第一任文化部長拉惹勒南領導推進文化認同的群眾文化運動中,擔任文化活動的負責人。我很慶幸,參與了文化部推出的200多場『人民聯歡之夜』(Aneka Ragam Rakyat),在新加坡各個角落巡演的組織工作。起初,在安排節目上碰到了一連串的問題。例如:去哪裡找那麼多人和團體來表演?哪裡有場地可以表演?表演什麼節目?」郭顏開說:「梁巧珍身在行政部門,她要執行的是組織演出。對她這樣的內行人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然而安排表演節目,要走基層,遊說文藝團體、學校、校友會、民間團體等積極參與,勞心又勞力。但她有熱情,工作勤奮,表現很好。」在植物園首演成功後,越來越多團體逐漸認同「人民聯歡之夜」的演出形式和演出目的,一場多民族合演的演出一場比一場成功。

▲1960年,「人民聯歡之夜」下鄉演出前梁巧珍與印度舞蹈家巴斯卡(右)合影

在工作中,她和各民族舞蹈相遇並擦出了火花。她受邀參加愛同校友會和崇福校友會等團體的演出。「當時校友會有一個很棒的華樂團。我們從當時一部中國舞蹈電影《百鳳朝陽》學來的《孔雀舞》(金明編導),有校友會的華樂團現場伴奏,我們表演時特別有勁,觀眾也強烈感受美好的舞樂相結合的美。校友會裡的黃天能和邱崇德,才華橫溢,排演了原創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1965年首演,非常受歡迎。有學者說:『舞與劇的完美結合,奠定了它成為我國華族舞蹈史上一部有里程碑意義作品的地位。』[1]之後,校友會演出的另一部舞劇《搶親》,我還在很多年後受陳明菊老師邀請,把《搶親》傳授給南洋初級學院學生,在該院《戲劇之夜》演出。」

為「人民聯歡之夜」奔波的歲月,梁巧珍接觸了印族舞蹈老師巴斯卡和馬來朋友。這些相遇,激發了她的創作熱情。她和廖春遠、鄭良生、林森發一起到吉蘭丹和丁加奴收集民間音樂和馬來舞蹈資料。她拜會了丁加奴馬來宮廷藝人與宮廷樂隊隊長民間馬來舞蹈家和馬來舞蹈理論專家,為日後編導的《篩米舞》積累素材。該舞蹈曾在1972年10月藝術劇場演出的《江河在奔流》晚會和1976年5月演出的文藝晚會上,兩度搬上舞台。《篩米舞》的劇本,還作為單行本出版。

七、八十年代,梁巧珍也曾受邀在兒童劇社、麗的呼聲少兒組和南洋初級學院中文學會教舞、排舞,為傳承文化做了無私的貢獻。此外,她也曾任教育部主辦的「青年節——全國中學生音樂與舞蹈」比賽評委。

重返話劇舞台後的四部大戲

藝術劇場在本地話劇史上的貢獻之一是為觀眾介紹經典名著。梁巧珍是一個幸運兒,在五年里演了四部中外名著。第一部是1966年的《少奶奶的扇子》,劇本是洪深據愛爾蘭戲劇家與詩人王爾德的四幕劇《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改寫而成。洪深保留與放大了王爾德原作里與中國文化契合的元素,他的改譯策略是改變時代背景和環境設置,將人名地名以及戲劇語言加以「中國化」,賦予演出新的意義。這部戲說的是交際花金女士(陳安娜飾演)為了保住女兒的幸福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榮譽的故事。「我最記得的是戲裡我的扇子掉了,金女士拾起來的這個情節。林晨導演要我們放慢節奏,雙方凝視。因為這是表現金女士對這個不知道她的身份的女兒的深愛的一刻。導演的處理讓我知道停頓在話劇里的重要性。就像人生一樣,停頓與思考,非常重要。林晨是我藝術生涯里的另一位恩師。」

▲《少奶奶的扇子》全體演員合影(前排右三為主演梁巧珍,後排右二為導演林晨)

第二年,梁巧珍竟然演了兩部戲:3月主演鄭民威和吳敬鈿聯合導演的《娜拉》,9月主演林晨導演的《七十二家房客》。前者是挪威戲劇家易卜生的名作,後者是改編自上海滑稽戲的喜劇。「導演鄭民威和吳敬鈿要求演員深入角色,演員感受角色的內心情感,而後通過動作、姿態、表情、語音表達出來。要求非常嚴格。因此,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很多,也讓自己的演技更上一層樓。我特別喜歡《七十二家房客》,原先在維多利亞上演時只打算演四場,但後因觀眾反應踴躍,便多加演一場日場。然而,為了這部舞台劇,觀眾仍然不斷地從新山涌到新加坡。後來為國家劇場籌款,又加了多四場,共演了九場,場場滿座。這部戲走草根路線,寫共住在狹小空間裡的小人物的,生活在困境中淳樸的勞苦大眾與房東的矛盾。貪婪的房東擺烏龍出洋相,鬧出連篇笑話。《七十二家房客》後來還被電視台拍攝成黑白舞台紀錄片。」

▲舞台劇《娜拉》(前排右二位為梁巧珍)

▲電視台拍攝第一部舞台劇《七十二家房客》是梁巧珍(左五)最懷念的作品

梁巧珍的第五部話劇是1970年阿根廷奧古斯丁·庫塞尼寫的三幕寓言劇《絞刑下的中鋒》(原名《中鋒在黎明時死去》)。一個叫卡卓的技藝高超的足球運動員被足球會會長賣給了億萬富翁盧普斯。這個大資本家把他當成珍品關在集宮殿、堡壘和監獄於一體的豪宅。在這裡,他遇到同樣被關起來的芭蕾演員、老教授、話劇演員、大力士。卡爾與芭蕾舞演員諾拉相愛,他們逃亡時被發現,為自衛殺了盧普斯,被判絞刑。梁巧珍說:「這個寓言劇人物多,情節曲折,場景多。藝術劇場資深演員吳敬鈿、梁寶柱、馮乃堯、陳春裕、陳炳文傾巢而出,與他們一起排戲,戲裡戲外,我們都受益不淺。幾位年輕演員如黃奕磊、高麗娜、羅尤飛、林鏡添、洪友和等等,也都在這部大戲的排演過程中快速成長。」

電視劇的美好記憶

藝術劇場的劇目,除《七十二家房客》外,搬上電視的節目還有吳敬鈿導演的《午餐時候》。梁巧珍也受邀參加多部電視劇的演出,飾演了不同類型的角色,如《母親》《四代同堂》《芝麻綠豆》《鍾馗》《青春123》《新阿郎》等等。「其中叫我最難忘的是,1983年參加甘惠寶編劇、區玉盛監製兼導播的電視劇《母親》,那是廣播局為母親節呈獻的特備節目,九天內拍完。我扮演的角色從青年演到中年,充分沉浸在學習演電視劇的挑戰和樂趣中。」

▲電視劇《午餐時候》演員合影(梁巧珍是後排中間站立者)

那年「新加坡華語戲劇史料展覽」在中華總商會禮堂舉行,會場除了展出新加坡華語戲劇歷史照片外,還有講座與示範。梁巧珍被邀擔任化妝師,將一名十多歲的女學生化成老太婆。

▲梁巧珍退休後表演唱《哎喲媽媽》光彩照人

傾聽這位長輩細說過去為舞台藝術所做出的貢獻與事跡,再看她珍藏的許多有歷史價值的照片,想像她那些忙碌而充實的生活。她在那麼不容易的年代,竟能快樂地學戲、演戲、學舞、跳舞。82歲,還是那麼精神奕奕,神采飛揚。那張19年前在金聲民眾聯絡所唱印尼民歌《哎喲媽媽》的照片,又是那麼光彩照人。該是豐富的舞台經驗打磨出來的光彩吧?她說:「戲劇就是我人生舞台的精神力量。疫情爆發後,和藝術劇場的老朋友見面機會少了。但我們通電話、發短訊,畢竟戲劇讓我們結下深厚的情誼。我們都有戲劇賜予我們的精神力量。」

【注釋】

[1]蔡曙鵬《從〈梁祝〉看新加坡多元文化藝術資源》,《源》2020年,第4期,31-35頁。

(作者為本地戲劇愛好者)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379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6498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