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地人愛吃的蝦面,以後可能大部分採用本地生產的食材來烹煮。新加坡政府宣布撥款另外1億6500萬新元推動第二階段的食品科研工作,進一步穩固本地農業和養殖業產量。資金也將用來推動替代食品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新加坡的糧食安全。
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出席新加坡國際農業食品周時表示,為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Singapore Food Story R&D Programme)提供多1億6500萬新元的撥款,加上之前的第一筆1億4400萬新元撥款,總撥款額超過3億新元。
「我們將在未來幾年再投資1億6500萬新元,使這項計劃的資助總額達到3億多新元。大幅增加投資金展現了我們對糧食安全的承諾,以及對農業食品價值與潛力的信任。」

新加坡食品故事科研計劃於2019年推出,旨在支持新加坡加強食品保障和實現「30·30願景」的目標,爭取在2030年讓本地生產的農產品能滿足新加坡人30%的營養需求,同時取得經濟效益,這項計劃至今已支持超過40個項目。
第二階段計劃SFS 2.0將建立擴大本地農場食品生產種類的能力,讓農場除了目前主要生產葉菜、雞蛋和魚類外,也能生產果實類蔬菜和甲殼類動物。王瑞傑說:「我希望不久後,能常在小販攤位看到主要用新加坡生產的材料烹煮的蝦面。」
通過基因學(genetics)和培育魚苗及種子等農業投入品,新加坡當局希望提升生產力和營養質量,並加強對疾病和氣候變化的抵禦力。

王瑞傑說,新加坡當局正探討研發適合熱帶水產養殖的優質魚苗,來提高30%的農業生產力,同時研究如何將常見魚病造成的死亡率,從目前的70%至100%,降低到20%至50%。
新加坡當局也希望進一步推動新型食品的發展,鞏固本地糧食安全。新加坡已批准銷售含有一款蛋白質粉末的食品,粉末可替代或結合一般蛋白質使用,預計後年加入商業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