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柔新經濟特區發展 本地業者冀「省時省力省錢」

新柔長堤。(圖:CNA)
我國同馬來西亞簽署柔新經濟特區,讓不少本地業者看見新機遇。有商家希望經濟特區有加速往返兩地的交通安排,也有人希望有新措施能幫助業者解決人力吃緊的問題。
希望交通更快捷便利
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TODAY報道,往返新加坡和馬國柔佛的交通常阻塞,是讓業者最頭疼的問題之一。
有受訪的獅城業者在拓展業務到馬國時,為避開塞車,甚至寧願將工廠開在馬國其他距離新加坡更遠的地區,比如在關丹。
受訪業者紛紛希望,柔新經濟特區將會有方便雙方人員和貨物流動的特別交通安排。
新加坡貨運公司 IndoBox Asia負責人Iman Yusoff希望,每輛貨車的通關流程,可從目前的 15 至 20 分鐘,縮短至不到 五分鐘。
也有業者建議,柔新經濟特區可特設商務通道。
銀河—聯昌證券(CGS-CIMB)經濟顧問Song Seng Wun 分析說:「無論是實體(陸路)通道,還是直接通往特區的渡輪服務,基本上,企業都希望到那裡的效率更高。」
緩解人力吃緊問題
一些業者也希望,柔新經濟特區能讓他們更容易請到人,解決人力吃緊問題。
受訪商會提出,在柔佛的企業,受到馬國外籍勞動力配額的限制。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ASME)會長洪煜說:「如果新加坡公司能夠獲得非常優惠的外國勞動力配額,那將會有很大幫助。」
期望有津貼
業者也希望,若是入駐柔新經濟特區,將能獲得津貼,或是能夠有低稅務優惠。
馬來西亞國際商會南部分支主席Lee Ting Kiat則建議,柔新經濟特區有儘量減少「繁文縟節」的方案,加快審批流程或減少所需的許可證申請。
哪些行業將獲益?
華僑銀行經濟師Selena Ling認為,製造業是其中一個能從柔新經濟特區中獲益的行業。
她說:「隨著新加坡碳稅的上調,能源密集型企業可能考慮將一些低附加值的經濟活動轉移到附近(柔新經濟特區),並將注意力集中在高附加值的活動上。」
馬來亞銀行經濟師Chua Hak Bin認為,除了製造業和更新能源行業,醫療保健業也可能從中獲益。
Song Seng Wun則認為,柔新經濟特區可能會吸引各行各業的企業,具體取決於哪個地區最終更能讓企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