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惹菜」是新加坡的地道美食,不過是由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開創的,也就是最早定居檳榔嶼、馬六甲、印尼和新加坡的華人的後裔,以及與當地馬來人婚配的後裔。
他們被稱之為「娘惹」,因為「娘惹」身上遺留著中華婦女的美德——勤勞儉樸,也將中華菜肴烹飪方式與馬來菜肴原料自成一體做成娘惹菜,既有中國菜的內蘊,又有馬來菜的特色,呈現出的一種新的口味,風靡南洋,這些特點都體現在娘惹菜里。
由於馬六甲是最早有華人移民的地方,所以這裡的娘惹菜也是最正宗的,一定要試。娘惹菜其實是加入馬來菜元素的中國菜。應用了不少當地特產配料入饌,例如菠蘿、椰漿、香茅、南姜等,而材料方面一般雞鴨、牛羊、海鮮、蔬菜都會用到。

由於準備一道菜要使用多種不同的香料,臼樁間的準備工功複雜,早期娘惹下廚多為消磨時間,所以做菜的時間較長。不過,受速食文化的影響,現今已可以買到調好的配料,或讓電動攪拌器幫忙,省卻不少功夫。
娘惹菜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南洋香料,看起來和馬來菜或印度菜很相似,但味道卻有出入。例如亞參魚,看似咖喱魚,但味道卻偏酸及沒有椰漿,還能嘗到魚肉的鮮甜味,符合中餐強調原汁原味的理念。
舊時代的娘惹,多屬於家裡的大家閨秀。平日足不出戶的她們,家裡的廚房成了消磨時間的好地方;女兒在家時,在廚房和母親學習和研究做菜,出嫁後,不管家婆是要試探媳婦的烹飪實力,還是要把自己的手藝傳給她,都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所以,吃著桌上的菜,洋溢著的卻是母女或婆媳間的溫馨和親情。

叻沙面線是娘惹美食中最具盛名的一種,面線沒有彈牙的口感,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吸收湯汁。湯底鮮、辣、香,味道複雜得,初次品嘗時你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它的美味。做出這樣的味道全靠調料,湯里除了叻沙外,還有豆瓣醬、亞叄醬、蝦乾粉、辣椒、石栗粉等。

微信:gotosg

熙煦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