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對新加坡政府分階段重啟活動表示肯定,認為穩步放寬病毒阻斷措施,有助於新加坡避免重蹈他國覆轍,在解封后面臨疫情迅速反彈。
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昨天宣布,新加坡從下月2日起,分三階段恢復各項活動。其中,新加坡人期盼的社交活動如堂食、上健身房、逛商場等,有望在大約7月過後展開的第二階段開放逐步恢復。
伊莉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專科醫生梁浩楠昨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比起其他國家,新加坡的解封進度或稍顯緩慢,但「解封越快,摔得越重」,新加坡不宜操之過急,應小心翼翼地解封,如此一來政府才有餘裕因應疫情反彈的可能。

他說:「先讓民眾適應新常態,不讓大家太快重新回到街上。希望謹慎地解封,帶來病例少的疫情反彈。」他預測,本土無關聯確診病例有可能在新加坡逐步開放後,上升至10例,「如果多過10例,病毒肯定又重來」。
近來,周邊國家和地區相繼解封后,陸續開始出現新增病例。例如,香港5月8日放寬限制措施後,不到一周即新增3起病例,打破23天維持本土零確診的紀錄。
原本連續多日無新增病例的韓國,也在5月6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疫情迅速反撲,首爾梨泰院夜店近期就暴發群聚感染,確診病例超過100,且分布韓國各地。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研究)古阿烈副教授(Alex Cook)受訪時說,政府的放寬進度雖比他想像中謹慎,但「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目前正確的做法」。
他原本預計會有更多行業在第一階段復工復產,「但考慮到學校即將複課,不讓太多人過早重返工作崗位,的確比較妥適」。
古阿烈說:「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對阻斷措施感到厭煩。雖然我們對阻斷措施可能會隨時因疫情失控而重啟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相信大多數人都希望能避免這種狀況。分階段放寬阻斷措施,將有助於我們衡量如何在不讓疫情失控的情況下,儘可能過著『正常』生活。」
要避免疫情反彈的關鍵在於及時追蹤。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學亞太學會會長淡馬亞(Paul Tambyah)受訪時提到,先進國家如韓國為追蹤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已安裝完善的監控系統。他認為,新加坡有可能會在6月2日放寬措施前,及時啟動更有效的追蹤監測系統。
圖: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