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魅力建築

2019年12月27日   •   5萬次閱讀

Singapore 新加坡的城市風貌變得越來越精彩,很多追求設計感的作品,在實用之餘運用美學,讓建築外觀散發不一樣的視覺魅力。

下面介紹新加坡十座深具特點的建築,不論是「飛碟」、「榴槤」、「馬蹄鐵」還是「計算器」,都展現了獨特魅力。

1

最高法院大廈 Supreme Court of Singapore

2005年啟用,由英國建築師事務所 Foster and Partners 所設計。這座建築最搶眼的設計,莫過於頂樓的圓形「飛碟」。這個「飛碟」是該建築的最高樓層即第九層樓,新加坡的終審法院——最高法院上訴庭就設在這裡。「飛碟」象徵著新加坡司法制度的最高權力。

最高法院大廈地址:1 Supreme Court Lane;最靠近的地鐵站(MRT Station):政府大廈(City Hall)

2

珍珠苑 Pearl Bank Apartments

建於1976年,至今仍受建築愛好者追捧,民眾也為它請命,希望當局永久保留這棟富有特色的樓宇。

馬蹄鐵形的外觀不為標新立異,而是從空間設計上做到讓272戶單位都能前後通風。此外,每一層樓有八個單位和八架電梯,以及共用的走廊與露天樓梯,讓住戶在享有隱私的同時,也有進行互動的社區空間。

珍珠苑靠近牛車水,地址:1 Pearl Bank;最靠近的地鐵站:歐南園(Outram Park)

3

華僑銀行大廈 OCBC Centre

1976年落成,其52層樓的高度,當年是新加坡最高的建築物。

華僑銀行大廈的外觀,有三個由小窗口拼出的巨型方塊,這使它有了「計算器」的暱稱。樓身的邊角呈渾圓狀,這其實是建設時兩旁各造一個半圓形大柱,中間再以三個巨梁銜接,以加速建造過程

華僑銀行大廈地址:65 Chulia Street;最靠近的地鐵站: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G出口。

4

濱海灣螺旋橋 The Helix Bridge

2010年啟用,螺旋線人行橋位於新加坡河上游地段,連接新加坡城市既有CBD和新的濱海地區。設計概念是將橋體彎曲,形成一個拱形,目的是為了使橋身流暢地連接河道兩側的人行大道。

橋體在中心位置與另一個橋體的人行道相連,呈現出雙重螺旋線結構。這種形式形成一個由玻璃板面和穿孔鋼鐵定義的蓋頂結構。形式高效,同時生成一種沿途的移動感。

其雙螺旋(double helix)結構就像細胞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這個設計可均勻地支撐弧形橋身的重量,也象徵了生命、延續、更新和成長。螺旋橋於2010年在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獎項中,獲得最佳交通建築的榮譽。

最靠近的地鐵站:寶門廊(Promenade),從A出口步行約7分鐘可到達

5

亨德申波浪橋 Hendersen Waves

亨德申波浪橋於2008年建成,橋身猶如後浪推前浪,有四個波峰和三個波谷。拱起的波峰也是遮篷,下面有長凳讓遊人休憩。

最靠近的地鐵站:直落布拉雅(Telok Blangah

6

翠城新景公寓 The Interlace

2013年落成的翠城新景,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樓座之間有八個不同主題的大庭院,而庭院樓梯地面的顏色,選用深淺交叉的灰色,以加強視覺上的差異,防止使用者踩空。庭院四處都有方便輪椅和嬰兒推車使用者的設施,如斜坡和扶手。九個空中花園也都配有升降梯。

設計師在採光和通風設計上落足心思,每棟建築的角度配合南北的最佳方向,減少西照陽光直射。空中花園有一個圓桌,座位可取走,讓人把輪椅推近桌子。

於隔年獲得新加坡建設局頒發的「通用設計標誌獎」(Universal Design Mark Awards)的最高榮譽白金獎。通用設計指的是讓所有使用者都能通用的建築設計理念。2015年,它也獲得世界建築節的年度建築獎。

翠城新景地址:180 Depot Road;最靠近的地鐵站:拉柏多公園(Labrador Park)

7

濱海藝術中心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2002年開幕的濱海藝術中心,新加坡人暱稱它為「榴槤殼」。它的屋頂共用了10508片玻璃,但因新加坡長年烈日照射的原因多加了遮陽設計,遮陽板「帶刺」的樣子,像極了熱帶水果之王榴槤的外殼。

濱海藝術中心地址:1 Esplanade Drive;最靠近的地鐵站:濱海中心(Esplanade)或政府大廈(City Hall)。

8

濱海灣金沙 Marina Bay Sands

2010年開業,主建築是三座55層樓的酒店,由一個340米的長形空中花園SkyPark銜接。SkyPark面積達1.2公頃,有餐館、酒廊、花園與游泳池,並設有世界最大的公眾觀景台。

濱海灣金沙也建有一座藝術科學博物館(ArtScience Museum),建築形狀像一朵蓮花。

濱海灣金沙地址:10 Bayfront Avenue;最靠近的地鐵站:海灣舫(Bayfront)

9

濱海灣花園「花穹」與「雲霧林」 Gardens by the Bay

2012年開幕的濱海灣花園(Gardens by the Bay),當中有兩個巨型且內部結構不設有柱子的玻璃植物冷室(Cooled Conservatories),分別叫作「花穹」 (Flower Dome)與 「雲霧林」( Cloud Forest)

冷室有大型「煙囪」,可將升到冷室上端的熱氣回收,用來烘乾冷氣系統的除濕劑。它也善用木屑等園藝廢料,用來焚燒發電,給冷氣系統供電。焚燒過程中散發的熱氣也可用來烘乾冷氣系統的除濕劑,灰燼則可充作植物肥料。

10

芽籠24A巷店屋 Lorong 24A Geylang

這條會館林立的巷子,兩旁是建於上世紀20年代、富有濃鬱南洋色彩的店屋,原有的門面保存完好,漂亮迷人。新加坡商人盧朝運和友人黃山忠30年前一口氣買下這條巷子的四棟店屋,之後聯合另兩位友人,花五年再收購四棟。2010年,他們決定同時為這八棟店屋進行內部大翻修。

這項翻修計劃很特別,業主們找來七位建築師,讓每位建築師自由發揮,但規定每棟店屋的翻修費不能超過60萬新元。結果八棟店屋內部風格迥異,以13號店屋來說,焦點是一道似 「紅色火龍」的旋轉樓梯。隔壁11號店屋則以不經修飾的洋灰、鋼鐵和玻璃作為建材,類似日本著名建築師安藤忠雄的風格。21號店屋格調高雅,燈光柔和,還造了水池;曝露的磚塊設計營造質樸與現代感兼容的效果。

如今,這八棟內部猶如一件件藝術品的店屋,有時有年輕藝術家辦畫展與攝影展。

最靠近芽籠24A巷的地鐵站:阿裕尼(Aljunied),從A出口步行6分鐘可到達。

(文章內容采自新加坡旅遊局,新加坡聯合早報,部分圖片來自Pixabay,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2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234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814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