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的花園城市新加坡
在全國人口不過500多萬的新加坡,華人數量卻占到了74%,可謂是一個典型的華人國家。新加坡人大多是中國海外移民及其後代,他們接受的教育或許是西式教育,但大多會講中文、會寫漢字,對中華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作為中華文明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春節,在新加坡也同樣十分重要。那麼新加坡的春節是什麼樣的呢?春節在新加坡與中國國內有何不同,又增添了哪些地方文化特色?
一、開埠伊始的新加坡與華人移民
新加坡是典型的港口城市,也是伴隨著世界市場開闢而形成的國家。自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放鬆了對移民出國的限制,許多沿海居民選擇移民東南亞以開創新的生活。新加坡,這座1819年才得以開埠的新城市,則成為許多中國人移民的選擇,自此新加坡開始成為大量華人占主導的城市。

殖民地時期的新加坡
當時的新加坡雖是殖民地,但身處其中的華人並未受到英國的過多限制,這就為中國文化在當地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機會。這一時期移民國外的中國人,除極少數商人外,大多是出國謀生的華工,他們對故鄉滿懷眷戀。而春節等一系列重要節日,則成為他們在異鄉思念故鄉和親人的主要方式。據記載,在新加坡開埠後不久,當地的華人社群已然出現了大規模的慶祝春節儀式,他們依舊按中國本土的習俗進行,在時間、習俗、春節儀式活動等方面幾乎是完全相同的。
其實華人移民如此重視春節的原因,除思鄉心切之外,還有另一層因素。當時的移民主要是前往東南亞打工的青年男性,華人社群在當時說白了就是「光棍社會」。他們無法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而過春節則成為華人勞工們聚集在一起吃飯喝酒聊天,以抒發孤寂之情的重要方式。春節期間,華人的慶祝活動可謂是充斥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春節慶祝活動。

影視劇中的早期新加坡華人
二、新時期下的新加坡與春節
19世紀的新加坡華人尚處於「被統治」的殖民社會中,其生活水平與個人境遇都十分糟糕。而進入新時期的新加坡,在相對和平的世界格局下成為走在前列的國家之一,而華人群體作為新加坡的主流人群,其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春節習俗也由此發生改變。
20世紀末的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的關鍵期,新加坡也想通過民族與文化方面的「中華特色」與中方建立起良好的關係,而春節就成為新加坡主打的一張牌。在新加坡政府與當地華人社團群體的主持下,當地華人以宗族、鄉土結成的總會為依託,開始舉辦大量的春節慶祝活動。

新加坡的春節景象
與國內不同,新加坡的春節並非政府直接參與,而是以各種社會民間團體組織為主導機構,其中以成立於1986年的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最為重要。總會自成立後,重頭戲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在維多利亞劇院舉辦大型的慶祝春節晚會,其隆重性正如同中國的央視春晚一般。參加晚會表演的則以各華人社團會館為主,如晉江會館、福州會館、同安會館等。
為了迎合年輕人,總會於1987年推出了新的晚會模式,以「青春浪花」為主題,參加者皆為新加坡各大高校的學生與各團體組織中的青年。表演節目則涵蓋古詩詞朗誦、古箏彈奏、相聲、舞蹈等極具中華文化特色的節目。當然新加坡春節活動遠不止如此,在當地幾大報社、商會以及總會的支持下,新加坡還推出了「嘉年華妝藝大遊行」,遊行當晚,一輛被稱為亞洲最大的花車在街上遊行,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表演節目的團隊跟著,無數群眾被吸引參觀。

嘉年華活動
此外還有河畔迎新年活動,即在新加坡河最寬闊的一段,即安德遜橋、加文納橋附近,每年都有著不同主題的盛大晚會活動,從1987年開始延續至今。表演團體更是突破了新加坡當地團體的限制,中國大陸和中國港澳台地區都會有演員、歌手前來助陣。

河畔迎新春活動
三、新加坡春節的特色
除上述所講幾項活動外,新加坡春節同樣有寫春聯、大掃除、拜年、買年貨等種種春節習俗,每年的大年三十,央視春晚也會在新加坡進行轉播。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春節是既傳承了傳統習俗,又極具新加坡當地特色。那麼現在可以總結一下,新加坡的春節與中國國內相比,究竟有何特色呢?

新加坡的中華文化
除政府支持、文化同源同宗等因素之外,新加坡春節辦得如此紅火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其發達的華人宗族鄉土會館組織的存在。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上述提及的種種活動,背後都有會館與同鄉會的影子,如果離開他們,新加坡的春節活動根本無法推行。
目前新加坡有三個級別最高的華人機構,分別是宗鄉會館聯合總會、中華總商會與華社資助理事會。而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及其下屬的300多家宗族會館社團,是新加坡春節得以舉辦且辦得如此隆重的最重要的原因。無論是一開始的晚會,還是後來的河畔迎新年活動,都極大地增強了新加坡華人群體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才使中華文化在殘酷的殖民時代留存下來並保留至今。這些華人社團正如同中華民族這大樹伸出的枝丫,他們雖身處海外,卻將中華文化的種子播撒四方,無論中國國內政權如何更替,他們始終在海外堅守著中華文化不動搖。

新加坡宗鄉會館總會
文史君說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也是全世界華人華僑最為重要的節日。身處新加坡的華人,發揮著橋樑般的作用,將新國與故土聯繫在一起,將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更多的角落。
參考文獻
亓延坤:《中華文化在新加坡的傳承與發展——以華族春節為個案》,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蔣姍姍:《近代東南亞華僑華人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繼承》,《天府新論》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