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合力追蹤」計劃,包括攜手防疫器以及手機應用。(紅螞蟻製圖)
作者 祥子
新加坡的抗疫神器「合力追蹤」應用(TraceTogether),日前被評為首屆政府創新大獎(Government Eye on Innovation Work)亞太區得主,擊敗另兩個來自台灣和印度的競爭者。
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在網站公布這項好消息。
政府創新大獎的得獎者由世界各地政府機構投票選出,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分別是由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研發的冠病數據共享平台,以及由瑞典社會保障局Forsakringskasan研發的自動化金融平台。
可見這個創新獎項並非為全球冠病疫情而設,因此,其他地區的得獎者的創新項目與抗疫無關。

「合力追蹤」手機應用通過手機之間互相發送的短程藍牙信號,記錄用戶過去21天近距離接觸過的人。(聯合早報)
疫情暴發之初的2月間,新加坡第一時間推出了這個追蹤應用,引起了世界多個國家的關注,也成了它們參考的對象。
過後相繼出爐大同小異的追蹤冠病病患接觸史的手機應用,各國所得到的公眾反應各異。
新加坡的「合力追蹤」一面世所引來的是反面的批評多過支持,批評者主要是圍繞著個人隱私權的問題。
以為人們啟用了「合力追蹤」就等於自投羅網,把自己的行蹤公開,以為你去哪裡,政府都會分分鐘盯著你,還有什麼自由可言,甚至更有人懷疑政府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時,有些人特地在社交網頁上隆重宣布決不下載這個手機應用,有「登高一呼」,希望「萬人響應」之意。

「合力追蹤」自3月20日面世,一開始引來的是反面的批評多過支持。(聯合早報)
更多的人則以為下載「合力追蹤」,就須要啟動手機上的藍牙功能,手機會很耗電,因此,遲疑不決。
明白藍牙功能的手機用戶就知道,這個說法與事實有落差。
問題是,即使耗一點電又如何?每個人都為抗疫大計出一點力、出一點電,個人的「犧牲」微不足道。
半年多時間過去了,「合力追蹤」的支持度有點慢熱,政府要達到七、八成智慧型手機用戶都下載這個應用的目標很不容易。

「合力追蹤」攜手防疫器提供民眾另一選項,讓無法或不願使用「合力追蹤」手機應用的人士領取。居民可上網Token.gowhere.gov.sg查詢領取防疫器的指定地點和時間表。(海峽時報)
政府一面不斷苦口婆心,消除人們的無謂疑慮,一面擴大這個應用的使用範圍,營造非用不可的形勢。
現在去哪裡都要到處掃描安全出入的二維碼,採用「合力追蹤」者開始覺得它比較方便好用。
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天參與「合力追蹤」的手機用戶有340萬,占新加坡人口的六成,新加坡人應該再接再厲,加強支持力度。
為了進一步推廣這個應用,政府上個月還公布「合力追蹤」的原始碼,讓私人領域有機會自製攜手防疫器。
到了本月底,進入公共場所掃描SafeEntry 二維碼的做法也將變得過時,由「合力追蹤」應用和攜手防疫器全權負起了登記人們進出公共場所的功能。

一些場所開始試行「合力追蹤」登記進出公共場所。(聯合早報)
隨著「合力追蹤」應用和攜手器在七成人口中普及應用,新加坡就可以安全地進入解封的第三階段。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更自由自在正常生活,恢復疫情之前的許多社會和消閒活動。
所以,誰還敢說「合力追蹤」出賣個人自由?
「合力追蹤」的確是個好東西,要感謝政府科技局政府數碼服務的團隊和衛生部的精心創作,他們進行了八周的開發,使新加坡成為世界上首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個創新的國家。
我國的洪荒之舉,讓國人可以更安全地向正常生活過渡。
參與這項創新的團隊們的努力,終於在國際上獲得認可!這是他們吐氣揚眉的時刻,恭喜他們!
還未下載「合力追蹤」應用的人,還猶豫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