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網預訂機票和酒店房間,付款時記得留意是否有隱藏費用。(海峽時報)
作者 劉智澎
蟻粉訂機票時,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看到網上促銷,來回機票才100多元,選了飛機座位和行李重量,付款時價錢翻了一倍,變成200多元。
這時才恍然發現,根本不是什麼優惠價。
隨著旅遊業從冠病疫情中復甦,機票價格戰愈演愈烈,航空公司也不斷減價,希望吸引更多乘客。
在競爭背後,乘客似乎是最大的贏家,但事實上,航空公司正通過增加其他費用繼續獲利。
換句話說,買到便宜機票,並不代表你占到便宜,因為各種附加費會讓你大吃一驚。 選了座位和行李重量 機票價格猛漲六成
旅遊專家直言,近年有更多旅遊業者為了彌補疫情期間的損失,向錙銖必較的消費者收取更高的隱藏費用。
這些隱藏費用也被監管機構稱為「垃圾費用」(junk fees)。
(紅螞蟻覺得這名字取得太貼切了)
蟻粉如果經常上網預訂機票和酒店,相信多多少少也支付過這些垃圾費用。
這些額外費用不會一開始就列明,只有在網上交易進行到一半時才「偷偷」冒出來。
這裡舉個例子:酷航下周從新加坡往返吉隆坡的機票,最便宜也才111新元,划算吧?

(酷航網站截圖)
輸入了個人資料,才發現機票價格並不包括行李託運費。20公斤的行李,一趟要24元,來回就要48元。

(酷航網站截圖)
想選個靠窗的座位,一趟要11元,來回就要22元。

(酷航網站截圖)
就這樣額外加了70元,原本111元的機票變成181元,猛漲超過六成。

(酷航網站截圖)
那麼不預先選擇座位,到了出國那天再去機場服務櫃檯選,不行嗎?
可以是可以,但不能保證你會選到心儀的座位咯……
若是舉家出遊,不想分開坐,就更應該在訂票網站上預先挑選座位。
不得不給的酒店「度假費」?
同樣的,酒店也有一些表面看不到,卻會讓你嚇一跳的額外收費。
來看看這名網友在網絡論壇Reddit上分享的個人經歷:
他到美國度假前,在第三方旅遊網站Expedia上預訂酒店房間,網站顯示的價格是1750美元。
怎料,入住酒店兩天後,他接到電話通知,必須支付每人282元的額外「度假費」。
退房時,酒店又收取132美元的「能源附加費」,最後的帳單竟高達2165美元。
值得關注的是,第三方旅遊網站並沒有列明這些額外費用。

(Reddit網絡論壇截圖)
另一名網友也分享了他的訂單截圖:

(Reddit網絡論壇截圖)
原本一晚只需84美元的酒店房間,加上各種旅稅和度假費後,竟飆升至每晚148美元!
這裡的「度假費」(resort fee)指的是不包括在房價里的其他設施和服務費,例如無線上網、停車、寄放行李,以及使用健身房和游泳池等,每日收費可介於20至50美元(約27至67新元)。
但不是每家酒店都會提供免費停車,或只收取象徵性費用。尤其是位於市中心的酒店,一天的停車費可高達40美元(約54新元)。
好消息是,新加坡的酒店一般不收取度假費。如果只想留在本地度宅假,大可放心。
不過,即使是在新加坡,通過第三方旅遊網站預訂酒店房間,還是要謹慎為妙。在辦理入住和退房手續時,酒店仍有可能根據當下的稅率收費。

(Expedia旅遊網站截圖)
旅遊業者「趁疫打劫」?
《紐約時報》指出,「分拆」(unbundling)是旅遊業者慣用的伎倆,即把某項服務分解成更小的組件,然後一一標上價格。
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新,但在冠病疫情期間變得更猖獗。
根據美國一項商業調查,酒店相關的垃圾費用每年可達30億美元。航空公司從挑選座位和提前登機等額外收費賺取的收入,去年更是超過1020億美元,比前年高出56%。
也難怪美國要考慮立法打擊這種收費亂象。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去年已開始展開調查,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制定新條例,防止企業繼續向消費者收取垃圾費用。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也公開批評這些企業:
「一家人要在飛機上坐在一起,還得支付50美元的額外費用,我認為這是不對的。行李託運費已經夠糟糕了,航空公司不能把孩子也當作行李看待。我們會禁止航空公司收取這些費用。」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公開批評航空公司收取垃圾費用。(視頻截圖)
在新條例落實前,消費者只好自己多花點時間「做足功課」,嘗試計算出實際費用。
至於網上搜尋引擎和第三方旅遊網站提供的價格……看看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