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零售額創新高 高達7.4%
2月3日,新加坡統計局通報最新的零售銷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去年12月新加坡零售業銷售額達到47億新元,是自1997年有零售業銷售統計以來的單月新高。
在11月份增長6.5%的基礎上,12月份零售指數進一步同比增長7.4%。 其中,餐飲業同比增長為13.9%。

如果不計機動車零售,12月份零售銷售漲幅則高達9.5%。

以金額計算,12月份零售(不計機動車)總額預計為43億新元,其中14.2%為網購零售額。如果計入機動車零售,則為47億新元。
餐飲業零售同比增長13.9% 銷售額達10億新元
去年年3月29日,新加坡放寬堂食限制,從5人放寬至10人;到了4月26日,全面開放堂食,對聚餐人數再無限制。
取消堂食限制之後,餐飲業表現十分突出。從去年5月至10月,連續六個月時間,新加坡餐飲業零售每月增長在30%以上,除了九月為29.7%,六月甚至高達59.1%。
一些嶄新概念新店也在此時搶占新加坡市場。
在這六個月的報復性消費之後,到了11月,餐飲業零售回降至24.7%;到了12月,進一步回降至13.9%,意味著報復性消費開始回落。但,有潛質的零售門店仍吸引大量消費者。

新加坡統計局通報,去年12月份,餐飲業零售總額為10億新元。
各個餐飲領域表現不一,但是都是正面增長。自助餐外賣同比增長最高,達到115.8%;餐館酒樓零售同比增長5.5%,快餐店同比增長14.6%,食閣等同比增長0.9%. 堂食解禁大半年之後,網購訂餐銷售額比例進一步下降至22.8%。
中國重新開放是個亮點
根據新加坡旅遊局統計,2019年中國旅客帶來的旅行收益當中,49%來自零售業務。
因此,中國重新開放出國旅遊,對新加坡零售業是個亮點。
《聯合早報》報道,考慮到中國重新開放帶來的積極作用,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師柳天成把新加坡2023年零售銷售增長預計從2.3%上調至5.0%;馬來亞銀行證券經濟師李主禮則把原本的預測0%至3%調整為1%至4%。
另一方面,荷蘭國際集團高級經濟師馬帕則主張,在看到來自中國的旅客流量大幅增加之前,仍維持原來的預測,暫不調高。
旅客、通脹、消費稅提高 是12月份零售增長的因素
12月份零售增長主要有三個因素。
一、新加坡開放邊境以來,外國旅客消費持續增多
二、全球通脹造成物價上漲,推動了零售額
三、消費稅在2023年1月1日增至8%,人們提前在12月進行大額消費 2022年全年,新加坡零售銷售增長10.5%,比2021年全年的11.1%略低。
今年亞洲與新加坡經濟增長放緩,無論本地社會或外國遊客,相信消費能力和意願都會降低。市場預計,新加坡今年零售業增長將放緩,尤其是今年上半年。
零售業14個領域當中 三個領域出現萎縮
去年12月份,零售業的14個領域當中,11個出現了增長,3個出現萎縮。
我們下面看看各領域的具體表現: 增幅最高的三個零售領域依次為:餐飲與酒水(+37.4%)、服飾與鞋類(+23.0%)、鐘錶與首飾(+19.9%)。這三個領域增長皆為20%左右或20%以上。 接下來是:藥妝(+16.0%)、其他(+13.1%)、百貨公司(+11.0%)、家具與家居用品(+11.0%),介於10%至20%。
再接下來是:休閒娛樂(+7.8%)、光學儀器與書刊(+2.7%)、小型超市與便利店(+1.9%)、電腦與通訊(+0.3%)。
有三個領域12月份零售銷售為負增長,分別為:機動車(-10.3%)、加油站(-6.8%)、超市與霸級市場(-2.2%)。 機動車零售額下降,主要原因是擁車證配額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