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有42件假消息案件 與疫情有關

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POFMA辦事處在2019到2022年期間,共處理42起假信息案件,當中一半同冠病疫情有關。調查也顯示高學歷的人更傾向轉發假新聞。
《新傳媒新聞》記者為了更及時測試公眾分辨真假新聞的能力,準備了四則同本地疫情有關的信息,看看他們是否能夠一眼就看出來真假。
有受訪者表示:「通常我是會看新傳媒或者是海峽時報,那些新聞才算是真實性的,轉發給我的有時真的是有點假的。」
有受訪者覺得給予的兩則信息都有說服力,也有受訪者說是用排除法。
四組信息中,有三個是假新聞,只有右上角是真的。結果40人當中,超過一半的人正確選出真新聞,還是有不少人「以假亂真」。《新傳媒新聞》同市場分析公司Yougov聯合展開的調查顯示,轉發未經查證信息的人當中,男女比率各占約一半,過半擁有大專或以上文憑。55歲以上的人占多數,達31%。
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學與新媒體高級講師彭麗珊博士說:「在社交媒體的那些聯絡都是自己的朋友、親戚、同事,他們收到或者閱讀到的假信息是來自於他們的網絡。這些人是他們已經相信的因此會比較容易相信,或者也有可能比較容易傳播的假信息。」
2020年疫情高峰期假新聞最為猖獗,當局處理的假信息個案飆升。四年期間針對42起個案,發出了77項更正指示。
學者認為儘管立法打擊假新聞,國人的意識也比疫情前有所提高,但散播假新聞作業也越來越有組織,公眾必須更謹慎判斷網絡內容並加以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