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新加坡部長的「高薪」持續引發爭議!
最近有個老人出來說話,稱自己當年建議李光耀,不要把部長薪水跟市場掛鉤,但沒有被採納。

我們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
「高薪養廉」的爭議性
他曾經反對過
新加坡公務員的薪酬竟然分了15級:
普通公務員與一般白領無異,月薪5000新幣左右;

數據來源:MONEYSMART
議員月薪有2萬新幣左右;部長月薪就一下提高到10萬新幣(年薪約110萬)!畢竟全島也沒幾個部長~
最高的是總理,年薪為220萬新幣~
這種薪酬制度,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最近巡迴大使許通美教授重提這段歷史, 他已經81歲高齡,這幾年,他出書論著、主持國內外論壇,分享關於時政、社會、國際事務的看法。
前天許通美在Facebook上面恭喜一位好友出書。

(圖源:Facebook)
薩稀賈古瑪(Shashi Jayakumar)博士出版了《人民行動黨歷史——1985年至2021年》。
許通美說這書裡面有很多有趣的課題,其中之一就是「高薪養廉」。
許稱很早之前李光耀曾經邀請他吃午餐,想詢問許通美對此的看法。

那時候李光耀提議的將部長薪金與私人企業工資最高員工的薪金掛鉤~
「當我對他說,我無法支持他的提議時,李光耀非常失望。」
「我當時忠告他說,這項提議將會削弱我國政治領袖的道德權威。」

當時李光耀說許是一隻恐龍(過時的人),李認為兒子輩和他們那代人,肯定會同意他的提議。
和市場掛鉤的工資
有些人從政已大幅降薪
那麼新加坡部長們的工資到底是怎麼制定的呢?
新加坡法規規定部長的工資是全國48個薪水最高的銀行家、律師、會計師、工程師和企業總裁的中位數工資的三分之二, 其他級別的公務員工資也參照此標準制定。
這就是所謂的"和市場掛鉤"。
年景不好的時候,私企高管降工資,公務員也會受影響。例如,在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時候,新加坡各個級別的公務員工資就比上一年削減了不少。

*前年各國領導人薪水對比

*DBS總裁當年年薪119萬新幣
其實到了今天,還是有很多人對部長薪水有異議。
曾經吳作棟,這樣「懟」過網友:
「所以你想要從哪裡找部長?從那些每年只賺50萬,那些能力是一年50萬的人裡面? 我找部長人選時,那些想領50幾萬薪水的,我不會要他。
那你只能找到非常非常平庸的人,那些在外面連100萬都賺不到的人,來當我們的部長。這對你來說真的好嗎?還是不好?」

(吳作棟曾任新加坡總理)
事實確實是這樣,有些人當了部長反而降薪了,政府為了留住人才不容易。
例如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唐振輝,他以前是律師事務所合伙人, 年收入在200萬新幣以上,而今當了部長,實際上卻減薪75%。

(圖源:Asiaone)
這樣的例子在新加坡政壇數不勝數, 內務部長尚穆根也曾經透露,他現在的收入是從政前的十分之一。

陳慶炎(新加坡第七任總統)
他做總統的薪水雖然很高, 但遠不及他做華僑銀行總經理時那麼高。

(圖源:8頻道)
社會上對於政策總是有不同的聲音,像許通美本人這些年,從2010年開始一直都在聲援最低工資制。
所以他當年反對部長薪水和市場掛鉤也不奇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