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亞洲財富的崛起,慈善事業和基金會漸漸進入成功人士的視線。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建立基金會,通過慈善活動來團結家族成員,交流行業技術經驗,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心和參與感,也以此來傳承家族的價值理念,回饋社會。這一期,Chris帶您了解在新加坡如何成立基金會。
基金會是一種非營利組織,它為科學、教育、文化和宗教等慈善目的向組織、機構或個人提供贈款。基金會有兩種類型:私人基金會和公共基金會。
•私人基金會的資金來自家庭、個人或公司。在新加坡,最大的私人基金會是李氏基金會,它由著名慈善家李光前於1952 年創立,支持各種教育事業、醫療保健和醫療捐贈,也參與支持救災工作。該基金會也是華僑銀行和新加坡報業控股的股東。
•公共基金會從許多不同的來源獲得資金,例如私人基金會、個人和政府機構。拯救兒童聯合會就是一個公共基金會,大多數社區基金會也是公共基金會。簡單來說,成立基金會分三步。

第一步:選擇合適的架構註冊
基金會屬於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一種,在新加坡,非營利組織有三種架構,擔保公眾有限公司,慈善信託和社團。註冊結構的選擇取決於幾個因素,包括規模和複雜性、潛在的法律責任、計劃如何籌集資金等。
1. 擔保公眾有限公司
以擔保方式設立公眾有限公司是很多基金會選擇的註冊結構,它具有獨立的法人實體,並對其成員承擔有限責任。擔保公眾有限公司沒有股本,也沒有股東。它的成員承諾(即擔保)為公司在公司清盤時到期的債務提供預定金額。留作擔保的金額可能低至1 新元。
由於擔保有限公司是在法律上獨立存在的法人實體,獨立於參與其中的個人。所以它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起訴或被起訴;它可以簽訂合同,並且可以以自己的名義擁有所有財產。
所得稅
在新加坡註冊為擔保有限公司的基金會,如果超過50% 的總收入來自會員,那麼基金會只須為來自非會員的盈餘繳所得稅。要獲得全額免稅,公司則必須在註冊後申請慈善機構資質。
法規要求
至少需要2名董事、2 名成員和1名公司秘書。一名董事和秘書必須是新加坡的常住居民,即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擔任公司董事的外國人必須是已獲得就業准證或家屬准證的人。
必須起草一份組織章程大綱和細則,列出組織的目標和章程。
必須召開年度股東大會。
必須每年審計帳目並向ACRA提交其年度申報表。
儘管擔保公眾有限公司享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會員的責任受到保護,但是它必須遵守持續的公開披露義務和法律法規,比一般公司有更複雜的年度報告要求,需要專業協助,不太適合小團體。
2. 慈善信託
「慈善信託」屬於公益信託,是指委託人(通常也是創始人)基於慈善目的,將其財產委託給受託人,由受託人按照委託人意願以受託人名義進行管理,開展慈善活動。
慈善信託的一個常見用途是管理獎學金或助學金。它所持有的資產通常比較簡單,例如銀行存款和金融投資。由於受託人是信託契約的執行人,代表信託簽訂合同,所以如果在信託契約的執行中需要簽訂一系列合同,承擔責任風險,那麼這個架構就不太適合。
所得稅
在新加坡註冊慈善基金,在申請到慈善機構資質後盈餘全額免稅。
法規要求
必須有受託董事會。
必須有信託契約——慈善信託的章程,其中規定了受託人必須遵循的運作框架。
慈善信託的控制權在受託人手中,無需對更廣泛的成員負責。它一般不需要公開披露財務信息,除非信託契約要求,也不需要審計師和經審計的財務報表。不過慈善信託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建立起來既昂貴又耗時,通常需要專業協助。
3. 社團
社團被定義為由10 人或更多人組成的俱樂部、合夥企業或協會,社團架構比較適合會所或志願者團體,特別是具有強大社區聯繫的小型團體。很少有基金會採用這種架構。

所得稅
在社團註冊局(ROS) 註冊的社團,如果超過50% 的總收入來自會員,那麼社團只須為來自非會員的盈餘繳所得稅。要獲得全額免稅,社團必須在註冊後申請慈善機構資質。
法規要求
組建社團至少需要10人。
社團的三名主要負責人,即會長、秘書和財務主管必須是新加坡公民或新加坡永久居民。
必須起草管理社團的章程。
每年審計帳目並向社團註冊處提交年度申報表。
建立社團快速簡單且成本低廉,但是它不享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因此會員會面臨責任問題。另外,捐助者可能不喜歡社團構架,而是更正式的公司結構,例如擔保有限公司,所以社團通常規模較小。
第二步:申請慈善機構資質
基金會在新加坡註冊後,如果需要全額免稅就需要申請慈善機構資質。在審核慈善機構的資質申請時,慈善事務委員會會查看該組織的目標是否在慈善目的的範疇。
慈善目的可分為四大類:
扶貧
促進教育的進步
促進宗教的進步
其他有益於社區的目的,並明確認定為慈善目的:
促進健康;
促進愛國主義和社區發展;
促進藝術、遺產或科學的進步;
促進環境保護或改善;
幫助老弱病殘;
促進動物福利。
成為慈善機構是資質問題,而不是組織結構問題。慈善機構資質會帶來某些好處,例如
為了將新加坡發展為慈善中心,所有在新加坡註冊的慈善機構都享有自動免稅。
它賦予組織地位和信譽。
慈善機構資質有利於籌款。許多贈款信託和基金會只能向具有慈善機構資質的組織提供資金。
法規要求
在獲得慈善機構身份後,所有慈善機構必須:
確保妥善保存會計和捐贈記錄
提交周年申報表
舉行年度股東大會
在線披露籌款信息
提交財務報表和年度報告,詳細說明開展的活動和提出的未來計劃

第三步:申請公共機構 (Institutions of a Public Character)資質
基金會如果屬於以下範疇,那麼第三步就可以申請公共機構的資質: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醫院;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共慈善機構;
從事與人類疾病的起因、預防或治療相關的非營利研究機構;
大學或用於建立、維護或改進大學的公共基金;
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教育機構,或用於建立、維持、擴大或改進此類教育機構的公共基金;
用於在大學或非營利教育機構中提供、設立或捐贈獎學金、展覽或獎品的公共或私人基金,
為減輕公眾的痛苦而設立的公共基金;
僅為慈善目的而設立的慈善機構或信託;
促進文化藝術或體育運動的非營利機構。
公共機構 (Institutions of a Public Character) 是具有慈善資質的非營利組織,它的活動須對新加坡整個社區有益,而不是基於種族、信仰、或宗教群體的利益。捐贈者 (包括個人,公司,社會團體,基金等) 向公共機構捐贈時,可以獲得2.5倍的所得稅稅務抵扣。
以下類型的捐贈通常使捐贈者有資格獲得稅務抵扣:
現金捐贈
股份捐贈
電腦捐贈
文物捐贈
公共藝術稅收優惠計劃
土地和建築捐贈
法規要求
所有公共機構都必須:
在收到可抵稅的捐款後,向捐贈人發出稅務減免收據
維護捐贈記錄並提交年度捐贈申報表
提交年度報告,詳細說明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和擬議的未來計劃
提交經審計的財務報表
在線發布財務和非財務信息
擔保公眾有限公司是在會計和企業監管局(ACRA) 註冊,並受新加坡公司法管轄。社團在社團註冊處(ROS) 註冊,並受《新加坡社團法》管轄。信託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 許可,並受新加坡信託公司法管轄。作為慈善組織或公共機構的基金會,還必須接受慈善事務委員會的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