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加坡冠病確診病例進一步下降,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將評估「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是否還適用,並在不需要時停用,同時保持隨時重啟措施的能力,以應對更危險的變種毒株。
待醫療系統情況穩定後,抗疫小組也將探討解除疫苗接種差異化措施和停用SafeEntry訪客登記系統的可能性,以及檢討食肆內餐桌之間相隔一米的安全距離措施。
衛生部長王乙康4月4日在國會答覆數名議員有關差異化措施的口頭詢問時說,為保護未完成疫苗接種的3.5%成年人口而繼續實施差異化措施,這對其餘96.5%已完成接種成年人口造成不便,確實不太公平。不過,為避免加重醫療系統的負擔,現階段繼續這麼做是必要的。

「合力追蹤」和SafeEntry的統計數據,有助於了解哪些場所更容易出現病毒傳播情況。(李健瑋攝)
隨著新加坡人口絕大多數完成疫苗接種,新加坡已不再追蹤每起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不過,照顧易受感染群體的機構如學校,將繼續使用「合力追蹤」進行追蹤工作。
王乙康指出,「合力追蹤」和SafeEntry的統計數據,也有助於了解哪些場所更容易出現病毒傳播情況。
就前進黨非選區議員潘群勤詢問當局,過去兩個月通過「合力追蹤」和SafeEntry發現多少起確診病例,王乙康說,衛生部已不再依賴「合力追蹤」為一般民眾進行追蹤工作。
自行檢測呈陽的病患,如今根據冠病醫療方案二(Protocol 2)在家康復,不必上載「合力追蹤」數據,因此他們有責任通知密切接觸者自行監測健康情況。
工人黨盛港集選區議員林志蔚也提問,新加坡日後可否把冠病當作流感或肺炎等地方性流行病治療。
王乙康說,這正是抗疫小組去年制定的目標,目前取得良好進展,但他強調,地方性流行病並不代表病毒不再存在。
「相反的,這意味著病毒一直都在,但傳播速度更可預測,不太可能擾亂正常生活。」
王乙康坦言,新加坡要把冠病當作地方性流行病,仍有一段路要走,因為病毒仍在全球廣泛傳播,並有可能變種為更危險的須關切毒株。
文:劉智澎、林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