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兩年的疫情中,全球形勢嚴峻,個人生活已是不易,各種弱勢群體更是不得不在夾縫求存。
2022年7月21日 晚上7點30分,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太平紳士受邀出席由新明日報在報業中心禮堂舉辦的《好好談一談之夾縫曙光》 對話會,和大家談一談弱勢群體面對怎樣的挑戰、如何幫助他們提升、向上,獲得全方位資助之餘,也有機會改善前景。
街友、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弱勢長者……這群「邊緣人」正處在人生交叉路口彷徨無助之際,他們掙扎求存,在來勢洶洶的疫情面前迷失方向。但是,政府和社區機構等單位並沒有遺忘他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為他們燃起光亮,指明前路,為夾縫中帶來了曙光。
蔡瑞隆認為我國無法全面消除貧困,這是不務實的。但政府會不遺餘力地幫助個人和家庭,脫離「惡性循環」。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以主賓身份出席由民情聯繫組(REACH)和《新明日報》聯合舉辦的《好好談一談之夾縫曙光》現場對話會上指出,貧困的問題在本地不是那麼明顯,但貧困是真實存在的。這些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平等的現象,都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副產品,如果不去干預和給予幫助,就會出現惡性循環,甚至有連續性的現象。
【問:為何立國一代不能享有免費看診服務】
善濟醫社義務執行主席卓順發在對話會表示,每年耗資1000萬元經營14間善濟醫社。儘管政府免去絕大多數的分社租金,但在每個病人身上都不能省錢,他強調:「藥不能省,志工不能省。」
凡是建國一代者,在善濟醫社總社及各個分社就診,全部免費。
他進一步闡述,在善濟醫社服務的中醫師叫志工,他們的薪資要比市場低10%至20%。也因此,善濟在考慮到立國一代沒有建國一代的年齡大,或有工作能力可以支付少部分的醫藥費。

不過他強調,面對困難的人士,不論是立國一代、建國一代還是小學生,若是有需要,都可以到善濟各分社申請豁免收費。從事慈善長達15年、自己也是義工的卓順發說,善濟每年接觸6萬人,既6萬個家庭。他強調,慈善的重點是真誠,有能力的人多出一份力幫助他人,凝聚社會的力量。
蒙福關愛創辦人與執行長黃明德也以嘉賓身份出席對話會。
協助調試群體有兩難支出,即陷入幫與不幫的掙扎中,但黃明德指出社工不該持有救世主的心態做事。
他說,協助弱勢群體常常會碰到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有人認為提供協助會製造依賴感,導致弱勢群體越來越依賴社會,但完全不提供協助也不是辦法,因此需要兩者之間的取捨。

【七旬老漢為照顧病妻辭工當全職看護,在社工幫忙下獲得經濟援助】
在對話會上披露,他的妻子四年前在家中跌倒,被診斷患有帕金森及輕微失智症,他早前聘請女傭照看,但是後來負擔不起女傭的薪資。他去年11月辭去工作,6月初兩個社工挨家挨戶走訪的時候,林先生向她們講述了困境,獲得了援助。

建國一代人士在善濟看診、拿藥、針灸和推拿可享有免費的待遇,以感謝建國一代為國家所付出的貢獻。立國一代人士在善濟看診免費,拿藥一天僅需$1.50,針灸、推拿也享有折扣。凡領取福利救濟金或低收入家庭者,也可向善濟申請豁免收費。
善濟也請看診人士將善濟的宣傳單分發給身邊有需要的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以及社會大眾,讓大家可以到善濟醫社保健養生。之所以提供免費的問診,是讓我們的醫師多和看診人士交流,和他們說一些正能量的話,鼓勵他們,為年長人士灌輸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

善濟醫社目前共有120位員工,當中有27位醫師和19位推拿師。在過去8年里(2014年至2021年),善濟總共服務了2,664,802看診人次,發出的藥帖有5,366,302帖,服務了約200,000人數。幫助1個家庭的1位病患者等於幫助這個家庭全部成員,讓他們離苦得樂,創造幸福美滿家庭,和諧安樂社會。
卓順發透露,善濟醫社平均每100個病患就有六人是非華族,致力於種族和諧,行善不論膚色。善濟醫社不分種族與宗教,為社會大眾提供免費的中醫問診、針灸、推拿理療。蔡厝港與紅山分社還增設了腳底按摩與免費的理髮服務。讓居民保健養生,提高自信心,讓自己更陽光、更有活力與正能量。

善濟醫社為有需人士提供豁免或醫藥費津貼,他希望,病患省下來的醫藥費,也可以用來幫助他人。同時,他也談到社會幫助固然重要,但個人也應該儘自己所能,幫助自己。
簡單的事情好比注重飲食,減少抱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實際上對於整個家庭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也是善濟醫社的宗旨,希望把負能量轉為正能量。
卓順發也表示,被幫助的人有時也需平衡心態,如果需要他人的幫助,卻又不要委屈自己求助,這是很難持續下去的。
在疫情期間或節日的時候,善濟也積極與租賃組屋的居民,有需要的年長人士,慈善機構或福利組織分享物資,例如新年分愛心食品禮包、母親節送花或禮包、中秋節送月餅等等,緩解他們的生活壓力,讓愛溫暖他們。

2022 善濟醫社將攜手麗星娛樂製作,在以下8個星期天 7月31日、8月21日、8月28日、9月4日、9月18日、10月2日、10月16日、10月30日 晚上8點至10點 通過善濟醫社FB舉辦在線直播《善濟無限感恩充滿愛歌台夜》感謝麗星網絡直播台。

司儀將由李佩芬、皓皓、林茹萍、奇賢擔任,表演的歌台藝人包括:莊學忠,袁瑾,楊千葒,林健輝,許瓊芳,黃振隆,羅恩琪,朱莉莉,張嘉凌,黃浩峰,劉心玲,陳翔,寶貝姐妹,承澤,秀萍,佩莎,天悅。一直支持善濟醫社的著名歌手巫奇和新加坡著名非凡舞蹈學院的Jamila海清老師和她的團隊也會帶來精彩的歌曲與舞蹈表演。
歡迎大家關注以下Facebook 平台收看及轉發直播:

YOUTUBE :
我們期待與大家線上相約,共享藝術與慈善碰撞出的一場美妙的聽覺盛宴 謝謝大家支持!不見不散!
善濟醫社在疫情期間捐贈一百萬支持「 奮勇基金 」支持社會服務機構繼續運作,以便更好地為弱勢群體服務。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疫情期間,善濟共完成了總值$250萬(未包括實物捐贈) 的120個愛心捐贈項目,惠及了大約178個非營利慈善組織、療養院、福利協會與宗教慈善團體等,(當中包括總統挑戰基金,SOS新加坡援人協會,新加坡兒童會等等),也與64個基層組織合作。
「疫情無情 善濟有愛」愛心活動共分發了26896份物資禮包、30490盒飯、1104550口罩、10000維他命C。
善濟也撥款10萬元資助500戶低收入家庭,每戶200元的水電費。這項「疫情無情 善濟有愛」愛心活動還在進行。2019 - 2021年,善濟醫社通過各項愛心分享活動及線上活動,接觸了大約6,015,723人,進行互動。

天下的爸爸媽媽都是偉大的,讓世界偉大的母愛動起來!
讓世界無限感恩充滿愛……
善濟自2015年開始推廣母親節慶祝活動,歷年來也得到了各界人士的支持與積極參與。
2017 年 5 月 14日,李顯龍總理擔任活動的主賓,宏茂橋集選區和盛港西單選區公民諮詢委員會、善濟醫社聯合舉辦的「善濟溫馨五月感恩母親節」由梁苑集團贊助。
當天 2,000多名義工在全島約 100個地點,共派送出 21萬7,600朵康乃馨給民眾。

2019年,2000名志願者分發了11萬束康乃馨禮包
2021年,善濟向患者和居民分送了9649個愛心禮包
這項光明正能量的活動影響了329,649人……
孝心和健康息息相關,孝順能讓人家開心,一個人若開心,行為和思想就會變得更有愛心,會給周遭人群帶來快樂的正能量,感恩的孝心創造幸福家庭,幸福家庭也創造了和諧的社會!
長期以來,善濟醫社邀請樂齡人士及居民觀看演出,向年長者發放 2 萬多把拐杖雨傘,分享 5000多粒粽子和 28810 盒低糖單黃月餅給看診者以及低收入家庭,邀請近 9000 位年長者出席多場音樂會,帶年長者外出郊遊。善濟醫社也在全島各處舉行義務派送活動,為租房貧苦家庭和需要的樂齡人士提供食品、生活用品禮包等26896份。
善濟希望每一位看診者獲得身心的愉快和健康,從負能量轉為正能量,讓生活更加光明,更加健康。


在我致力於慈善事業二十多年,我常常記錄當下的心情、心念、心境,心善,以及人生感悟,處事哲學等等,隨後便撰寫了七本書籍:《感恩1》、《感恩2》、《路》、《珍惜生命·感恩人生》、《當下最真·活在當下》、《如果你是大海·不在乎那條船》和《一切是浮雲》,一共印刷了151,173本。
藉由文字的能量傳播慈善理念,志在延續善知識光明正能量,讓讀者走進慈善、了解慈善、關注慈善、參與慈善,繼而回饋社會。
我們也常常鼓勵看診者參與慈善,讓他們帶些有關善濟資料的傳單給家人朋友、左鄰右舍,讓更多的人了解善濟的中醫免費慈善平台,到善濟接受免費看診與低收費的藥物服務,保健養生。善濟也經常安排義工到鄰里分發善濟的宣傳冊,讓更多人知道善濟醫社所提供的服務,到善濟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