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心內膜炎病患中 血液培養陰性患者死亡率高出5%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患上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患當中,血液細菌培養陰性患者的死亡率在30天內比陽性的患者高出約5%。
院方希望通過改善診斷流程,增加探測到細菌的可能性,協助更多病患及時得到治療。
55歲的周偉榮在2015年患上感染性心內膜炎,引發腦出血。當時的他一度生命垂危,所幸及時動了心臟手術才挽回一命。出院後他進行了兩年的物理治療,如今已恢復了正常的生活。
感染性心內膜炎康復者周偉榮說:「其實那個心瓣移植之後,那個傷口康復之後,其實對我來說這個心瓣已經解決了。我真正的挑戰是那個腦中風的問題,就是你左手左腳,還有我的視力(受損)那個才是挑戰。」
當心臟和血管內膜出現細菌感染就會造成心內膜炎。口腔衛生不佳會增加染病風險,而男性和60歲以上人士也更容易患上心內膜炎。醫生會通過血液培養來判斷病人是否患上心內膜炎,但有時一些確診病患可能會出現陰性結果。
國大心臟中心心臟內科研究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傅建強副教授表示:「病患在進行血培養之前可能服用過抗生素,一些細菌也可能不會通過正常的方式繁殖。」
研究團隊表示醫院每個星期會接到一起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例。染病率雖然不高,但若沒有及時得到治療就可能會致命。研究團隊認為,通過改善診斷的流程,例如在患者服用抗生素之前進行血液培養,就可以增加探測到細菌的可能性。
國大心臟中心心臟內科高級顧問醫生江國輝助理教授說:「如果拿不到好的血液培養,那個病人就可能變成一個血液培養陰性的病人,這樣我們就不能給一種特別好或最好的抗生素來治療這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