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寶寶」吸引力不再?年輕家庭:我們更關注這些因素

受訪民眾(左起順時鐘)陳若鈴和女兒、黃偉傑、葉慧玲與賴偉傑一家、周思穎。(圖:蔡佑霞, 鄭惠之)
以往龍年生育率皆高,總理李顯龍早前也在新春獻詞中,呼籲本地夫婦龍年「多生早生」。但受訪年輕家庭皆表示,其實不甚在乎孩子的生肖,對於會否在龍年追一個「龍寶寶」,他們更在意以下考量。
《8視界新聞網》記者昨天(14日)到年輕家庭較多的榜鵝一帶進行街訪,受訪的11名年齡30多至40多歲的已婚人士皆表示,不會特別選在龍年生孩子。
優先考量金錢 時間因素
他們說,在做生兒育女決定時,更多考慮到的是錢夠不夠用、有沒有時間陪孩子等實實在在的考量。
35歲的銀行職員黃偉傑表示,妻子已懷上第一胎,家中今年將迎來「龍寶寶」。他說,在考量是否生孩子時,會考慮到太太身體情況。
「如果她的身體狀況好的話,就可以生。如果身體狀況不好,其實我不會勉強。」
「現在的生活和以前不一樣,通脹率也高,所以你在經濟上,要先照顧好自己,你才能照顧好小孩子。所以我覺得說,如果真的沒有那個能力和辦法的話,其實沒有必要去勉強。」
40歲的林詩琳原本從事銀行業,為花更多時間照顧三個孩子,她最近已辭職。
「生孩子,不只是生而已,必須考慮自己願不願意投資更多時間在家庭。」

陳財源和林詩琳育有三名子女。(圖:鄭惠之)
刻意避開龍年
44歲的陳若鈴已育有三個孩子,與一般華人傳統想法不同,她選擇刻意避開龍年生孩子,以免孩子在報名學前教育中心和小學時的潛在競爭。
「因為太多人在龍年生孩子,我覺得在給小孩報名學校時,很辛苦。」
雖然如此,還是有一些年輕家長說,會希望在龍年生一個寶寶。
34歲的銷售業人員葉佰志剛結婚一年,他坦言,確實想拼個「龍寶寶」,不過他並不是因為想討個吉利,而是原本就有生兒育女的打算。
「其實屬龍或不屬龍,都可以,順其自然。覺得結婚了,就想要有小孩。」

葉佰志結婚不久,坦言想拼個「龍寶寶」。(
38歲的游泳教練陳財源,有三個年齡分別14歲、12歲和9歲的孩子。談到當父母的苦與樂時,他說:「當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好的,會比較多。因為那種快樂,和其他成就不同。不好的點就是,東西貴、補習也貴,要培養孩子的話,成本是蠻高的」。
為人父母的幸福感 金錢買不到
至於38歲的家庭主婦蔡慧玲,已有兩個八歲和四歲的兒子,她說不會想再追多一個 「龍寶寶」,主要考量到現在生活開銷很高,加上自己顧小孩會比較累。
雖然如此,她認為身為人母的幸福感,是金錢無法買到的。
「從在懷孕的過程,看他們長大,一轉眼就長大,就覺得很奇妙,有自己的孩子,是很幸福的事。」
我國整體生育率逐年下滑,2022年居民整體生育率只有1.04,為歷史新低點。
李顯龍總理今年發表新春獻詞時表示,新加坡的生育率下降趨勢尤其顯著,希望更多本地夫婦能夠「多生早生,多子多福」,多添一個「龍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