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的盛宴:一起領略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文化之夜2023」的獨特魅力

2023年10月13日   •   2394次閱讀

我們學院十分強調多元和尊重。」

在10月6日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NUS)舉辦完「文化之夜2023」(CULTURAL NIGHT 2023)活動後,筆者跟一位學院教授交流,得到這樣的回覆。

每年舉辦「文化之夜」,以此作為促進學院師生文化交流的平台,這成為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一個傳統。網上最早可以查到2010年「文化之夜」的照片。「文化之夜」起初是學生自發活動,時任院長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將「文化之夜"升格為學院年度最重要的學生活動。

之所以要舉辦這樣的活動,也是其來有自。這與學院本身的多元文化背景有關。

向右滑動查看更多

學院地處的新加坡有著多元的文化、宗教背景,各種文化直接彼此尊重,相處融洽;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專業研究公共政策的機構,學院研究課題具備全球視野。同時,作為國際知名的學術機構,學院每年吸引的碩士、博士來自亞歐非美等多個大洲

再加上掌舵學院的前後兩位院長均受過精英教育,具有國際化視野,更注重文化的包容性。「文化之夜」成為全院重要活動,也就不讓人感到奇怪了。

活動背景牆的設計頗有藝術氣質,猶如親眼所見多種顏料錯落潑於畫板之上,既有視覺衝擊,又凸顯文化融合。活動前夕收到的郵件也獨具匠心,以11個國家的文字寫就,讓人充滿好奇與欣喜。

最為精彩的活動,正是穿著各民族傳統服裝的文藝表演。儘管表演者多為非專業的同學,但並不影響氣氛的活躍,以及掌聲的熱烈。當然,也改變著筆者對一些國家的固有印象。原本認為保守的印象,被現場熱情和奔放的音樂、舞蹈完全改變,這也展現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看到的一面。

與此同時,筆者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將亞洲簡單分為北亞、南亞的話,那麼地處北亞的中國、日本,學生表演唯美、含蓄,兩兩組合,而且都是女生。中國兩位女生著漢服,仿佛從盛唐穿越而來,婉約唯美,如夢似幻;日本兩位女生,一位著日本和服,一位著現代服飾,在和服女生的海螺號伴奏下,另一位清唱日本民謠,悠長的海螺嗚咽,仿佛聽到了大海的聲音。

然而,地處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學生表演熱情奔放,而且是男女齊舞。表演開始,他們頓時就成為整場活動的焦點,high翻全場,並帶動全場同學加入歡快的舞蹈。載歌載舞,是印度人的特質。簡單來說,就是「一言不合就跳舞」。即便是巴基斯坦同學表演的時候,也能同曲共舞。不拘束,自來熟,成為其鮮明特點

看完北亞、南亞的同學表演,筆者感受到的是不同的民族氣質,不同的教育理念。南亞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崛起,應該不僅僅是宗教的力量吧。感受到印度人的朝氣,再看到印度國運上行,對未來雄心勃勃的發展目標,真是感慨良多。

近年來,印度經濟實力不斷增強。2022年,印度GDP總量超過原先的宗主國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全球的印度人和印度裔,也在積極融入當地並取得非凡成就。新加坡新當選的總統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就是一位印度裔。在新加坡,印度族是排名第三的主要族群,僅次於華人、馬來族。小印度(Little India)是印度族群的聚集地,印度風情濃郁。

接下來,新加坡將迎來公共假日「屠妖節」,屠妖節又譯為萬燈節、印度燈節,也稱光明節,或者排燈節,是一個五天的節日,於每年印度歷八月(天蠍宮)里或八月前一周的第一個新月日(即公曆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舉行,起源於《羅摩衍那》的故事,是新加坡其中一個重要的民族文化節慶(印度同胞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個寓意善良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節日。待隨後,筆者再專門撰文分享這一節日的見聞。

在筆者看來,文化的交流比經濟、政治的交往更為重要。國與國之間的恩怨情仇是宏大敘事,而個體與個體的交往,更多的是基於包容與尊重。「文化之夜」活動的意義,在於通過展現文化的多元性、年輕學子的蓬勃朝氣,讓身處其中的個體能夠突破自身視野的狹隘,建立多元的認知和包容的世界觀。這應該是從事公共政策研究、實務的個體或組織所具備的基本素質。

行文至此,還是要補充一句,「文化之夜」活動的籌備,有賴於由學生組成的「文化之夜2023委員會」(Cultural Night 2023 Committee)的有序運作和自我組織,而這也是在他們學習間隙抽空完成的。

難怪有人會講,在大學裡,存在一個著名的「不可能三角」定律,那就是社交、學習、休息三個選項不可兼得。這是因為,完成其中任何一項,都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更何況還是三項。學生們必須學會時間管理。當然,這並非讓大家完全捨棄任何一項,而是有舍有得。於是,也就有了「努力工作,盡情玩樂」(Work Hard,Play Hard)的積極人生態度。

也許經歷過這種努力平衡多個選項目標的考驗後,大家才會更加明白哪些是真正追求的東西。待畢業後,學生們也許就能明白,能夠平衡好工作、生活與學習的關係,將會是一項長期的生存技能。

文章來源:魚尾獅遊記公眾號

作者: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MPAM2023級學員 邵海鵬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550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7182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4788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933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3420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3249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
震驚!這個沒有資源的"小紅點"憑什麼成功?副總理王瑞傑首次公開6大治國狠招
2025年05月01日   •   2907次閱讀
💰 Netflix新加坡再次調漲訂閱費!新加坡人每月要在這7個流媒體平台花多少錢?🔎
2025年05月03日   •   290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