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數據顯示,全島24小時的空氣污染指數已降至100以下,介於60至96之間,處於適中水平。 根據環境局網站資料,10月8日下午1時的數據顯示,全島的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都已低於100,其中東部和中部為99。截至下午2時,東部和中部PSI都降至96,南部則為82,北部和西部分別是63和60。
環境部網站最新的天氣和霧霾情況指出,衛星觀測顯示,在蘇門答臘南部和中部地區有中度的煙霾,並正向西北方向移動。當地監測站的報告稱,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的空氣品質水平均為「不健康」至「非常不健康」,即PSI在101至300之間。未來幾天,新加坡預計會有陣雨,但仍存在受煙霾影響的風險。
據觀察,外出公眾戴口罩的人數並沒有顯著增長。星期天上午在榜鵝公園的人潮和平時周末相似,戴口罩的人也不多。

過去24小時煙霾指數的變化
01 10月7日上午8時
由於風向改變,煙霾吹向新加坡,10月7日早上進入不健康水平範圍,東部地區早上8時已達105。
截至早上8時,全島的24小時PSI介於60至105之間,東部最高,達105;PSI介於101到200之間屬於不健康水平。
中部和南部則分別達95和84,北部和西部分別為66和60。政府跨部門煙霾行動小組早前宣布,任何地區的污染指數一旦破100,達到不健康水平,就會啟動防霾措施。
例如,勸請體弱者在PSI上升到200以上的非常不健康水平時,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須長時間待在戶外的公眾,在PSI超過300時應戴上N95口罩;與醫療機構合作應對因煙霾而增加的病例;規定學前教育中心減少戶外和劇烈的室內活動。

環境局在星期五總共測到212個火點,較周四的65個和前一天的15個明顯增加。由於星期五下午風向改變,導致一些較輕的煙霧朝著新加坡吹來,衛星圖像顯示,蘇門答臘南部和中部出現煙霧和霧霾。
02 上午9時
本地的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持續攀升,截至10月7日上午9時,東部的PSI已達107。
由於風向改變,煙霾吹向新加坡,本地的24小時PSI星期六早上7時開始進入不健康水平範圍,東部7時的PSI達102,8時達105,9時攀升到107。PSI介於101到200之間屬於不健康水平,國家環境局建議公眾減少戶外活動。
截至早上9時,全島的24小時PSI介於61至107之間。中部和南部則分別達97和85,北部和西部分別為67和61。
03 中午12時
本地的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持續攀升,截至10月7日中午12時,除了東部,中部的PSI也已經破百,進入不健康水平範圍。
由於風向改變,煙霾吹向新加坡,本地的24小時PSI星期六早上7時開始進入不健康水平範圍,截至中午12時,全島的24小時PSI介於63至112之間。東部攀升至112,中部達103,南部達90,北部和西部分別為69和63。
總部設於新加坡的東協氣象中心10月7日上午11時發布的最新資料顯示,根據早上的衛星圖像,蘇門答臘中部有中度的煙霧正向西北至北部漂移。蘇門答臘南部的部分地區也有中度煙霧,其中一個空氣品質站的指數已達到了危險級別,其他幾個站則屬於不健康到非常不健康的水平。

未來幾天,預計蘇門答臘島中部和南部、爪哇島和小巽他群島將持續乾燥天氣。雖然預計會有陣雨,但仍可能出現更多火點和煙霾。東南亞南部地區主流風預計將從東南吹向南部,增加了煙霾吹到周邊國家的風險。
新加坡目前面對新一波冠病疫情,同時又出現煙霾問題,受訪醫生和中醫師指出,因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等症狀求醫的病患已有所增加。醫生建議公眾在空氣污染指數偏高時,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體能運動,並在室內使用空氣凈化器。
受煙霾影響而到診所求醫的病患,兩三周前就開始增加,常見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咳嗽、哮喘、皮膚過敏、眼睛不舒服等。
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SI)本周末攀升,預計下周會出現更多病例。
「煙霾導致的症狀會對心臟慢性病患和患上肺部慢性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產生嚴重影響。濕疹和過敏性鼻炎患者也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PSI達200時應戴口罩 N95口罩為首選
建議在PSI超過200時戴上口罩,N95口罩是首選,因為多數的手術口罩可能無法隔離微小顆粒。
受訪醫生吁未完成疫苗接種者接種疫苗
醫生指出,空氣中的微顆粒也可能會傳播冠病病毒,因此呼籲還沒完成冠病疫苗接種的公眾接種二價疫苗。
如果情況持續或惡化,使用吸入器(inhalers)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也應考慮加強治療。
即使年輕且身體健康的人最好也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煙霾可能不會導致急性肺部疾病,但長年累月接觸煙霾也可增加患上慢性肺部疾病和肺癌的風險。 病從淺中醫,身體一旦出現不舒服就應該立即求醫,不能大意。

保持良好的情緒對於增強免疫力和預防疾病非常重要,另外也得注意飲食調理。合理飲食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包括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的食物,如新鮮蔬果,並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在戶外活動時應戴上口罩,在室內則使用空氣凈化器。如果沒有凈化器,可以更換功能較好的空調過濾網。
但一般民眾如果只是短暫外出或在室內,就沒有必要戴N95口罩。
對於一般健康的人來說,只有當24小時空氣污染指數(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簡稱PSI)超過300,即進入危險水平,且需在戶外待上數小時,才有必要戴N95口罩。
當PSI超過200,即進入非常不健康水平時,體弱者應避免或減少戶外活動;若需在戶外數小時,可戴N95口罩。年長者、孕婦和有嚴重心肺問題者,則應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需使用N95口罩。
所有幼兒園、中小學和特需學校都備有空氣凈化器。家長應確保有需要的孩子隨身帶著藥物,如哮喘噴霧吸入器,並在孩子因煙霾而感到不適時儘快接他們去求醫。

如果空氣素質惡化到不健康水平,當局建議工作場所採取應對措施,包括縮短員工劇烈工作的時長、提供適當的防護設備,以及讓員工輪班工作或為他們提供室內休息時間等。
戶外和室內的運動設施會保持開放,但公眾應採取必要措施以保障個人安全。體育活動主辦方若決定如期舉辦項目,應進行風險管理,並參考有關當局對保護健康的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