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說,在新加坡看病,本地居民和外國人之間的差別很大,不可以一概而論。

事實上,外國人在新加坡看病時,會面臨下面兩大問題:
1)外國人無法獲得政府提供的醫療津貼
2)外國人沒有公積金,無法用它支付部分醫療費用
新加坡並不是沒有「醫保」,但因為身份原因,這些都和外國人沒有關係。感個冒發個燒,花個200多新幣,就不奇怪了。

至於住院,費用就更誇張了。在公立醫院住院,每天可能也要2000新幣才夠,去私人醫院再翻個倍都不是難事。
曾經就有一位陪讀媽媽說:「新加坡的醫院,就是這裡最貴的『星級酒店』。」

新加坡公立醫院裡條件最差的C級病房,圖源:AsiaOne
但是,另一方面,新加坡實行的這套分級醫療制度,也確保了:最有需要的病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最需要的治療。
在新加坡,診所和醫院會根據病人的情況的嚴重和緊急程度,為他們安排治療時間。至少在新加坡,很少會出現像熱搜中的荷蘭那樣,病人遲遲得不到治療的現象。

圖源:CNA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雖然全島只有不到600萬人,新加坡卻一共19所綜合性醫院、9所社區醫院、1所精神病院,1107家牙醫診所和259家藥房,共計3.1萬張病床, 8.7萬名醫護人員。
另一個事實是,2023年,新加坡人均壽命為83.2歲,其中男性81歲,女性85.5歲。這些數字,都在全球均位居世界前列(應該是世界第一)。

外國人無論是在私人診所還是在政府公立醫院的費用,都比新加坡公民要貴不少,似乎合情合理。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公正。
椰友們,你們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