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柔長堤。(圖:法新社)
隨著新馬兩國在今年1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兩地人民對於柔佛-新加坡經濟特區計劃的討論度也就熱了起來。特區成立後究竟誰會獲利,成了關注焦點之一。
黃循財總理周三(12日)在馬國進行介紹訪問時提到,他特別期待柔新經濟特區和新柔地鐵系統項目,因為將讓新馬人民獲益。
他也指出,柔新經濟特區也將能為新馬經濟帶來很大好處,與其說是競爭關係,不如說是互惠互利。
柔新經濟特區有何潛能?
馬來西亞柔佛州務大臣翁哈菲茲在上個月的一次州議會中表示,柔佛州政府擬議中的特區範圍橫跨新山、依斯干達公主城、巴西古當、笨珍、古來和哥打丁宜六個區域,占地3505平方公里。這也意味著,擬議中的特區總面積比新加坡大上超過三倍,也是深圳的兩倍。
大華銀行全球金融機構集團和行業解決方案部主管Lim Lay Wah,以及電信、媒體和技術、行業解決方案部主管Tay Xiaohan,在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的評論報道提到,深圳和柔佛都享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土地,也都分別毗鄰香港和新加坡這兩個主要經濟樞紐。
她們認為,憑藉兩者相似之處,特區落實後很可能獲得相當於深圳的成就。
兩名分析師也說,新馬兩國在半導體領域都有顯著的合作,兩國在這一領域也各有成就,因此特區成立後將有助加強兩國在電氣和電子行業方面的發展。
此外,馬國另一個州屬檳城也已是個半導體樞紐。世界經濟論壇上揭露,歐美廠商紛紛入駐檳城,設立新的全球供應鏈。特區的成立或將奠定馬國在電氣和電子行業領域的聲譽。

新山關卡。(圖:東方日報)
特區成立將有助馬國留住人才?
馬國人力資源部去年公布的數據顯示,186萬名移居外國的馬國人中,有113萬人住在新加坡。特區的成立也可能有助當地留住熟練的技術人才。
隨著新柔兩地的供應鏈逐漸發展起來,馬國將有望藉助企業的入駐,留住並拓展人才庫。
新柔合作互惠互利 吸引外資
分析師認為,新加坡是區域性的戰略性區域財政中心、擁有豐富的研發經驗和眾多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柔佛則提供較低的租金和工資成本,生產力也更具競爭力。因此柔新經濟特區將可吸引更多公司在新加坡和柔佛投資。
他們舉的例子是半導體公司在新加坡設立銷售中心後,將貨艙設在柔佛,以降低成本,這樣的運作將能惠及兩地。
他們也表示,如果將新柔兩地以配套方式推出,特區和現有的經濟生態系統將成為吸引投資的一大賣點。